材料一:新华网福州报道 福州朱先生一家是低保户,每月只靠他400元的工资过日子,儿子在福州某重点高中读书,下半年就读高三了。朱先生说,以前就知道学校有一项贫困生可减免学费的措施,因为儿子反对,一直没有向学校申请,每次交学费就东借西凑。今年的学费实在没有着落了,才想起申请减免,可儿子一听,死活不同意,理由是申请之后学校会把名单公布出来,同学和老师就都知道了。
材料二:中国扶贫基金会从社会各界招募的36名志愿者,组成12支分队,怀揣调查问卷,奔赴12个县市,对优秀特困高考生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对特困生所在高中的教师调查统计显示:尽管教师认为几乎所有特困生都能努力学习、遵守纪律,但他们的观点表明,48.5%的特困生心理压力较大,有自卑倾向。
⑴、上述特困生面对学校、社会的救助为什么感到“伤自尊”?
⑵、你觉得助人者如何才能达到既助人又不伤害被助者自尊的目的?
小明刚上初中的时候,感到学习很吃力。他就注意观察其他同学,看到别人背他也背,看到别人写他也写,效果不行,后来他对自己的情况作了分析,开始尝试新的学习方法。他首先制订了适合自己实际的自主学习计划,还针对自己兴趣广泛的优势,参加了课题研究。他还创造性地总结记忆力的好方法。一个学期下来,小明各科成绩都在班里名列前茅。
(1)小明前后学习的变化是什么?
(2)结合材料谈谈我们今后应该如何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一个中国人称赞一个外国朋友说:“你的中文说得很地道。”外国朋友说:“真的吗?谢谢你!”这个中国人认为外国朋友是个容易满足、骄傲、不够谦虚的人。
请回答:(1)你认为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你如何努力,缩小并跨越这种沟通上的障碍?
观察漫画《父子眼中的对方》回答问题:
(1)漫画反映了现实中的什么现象?
(2)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漫画中的儿子应该怎么做?
七年级(1)班的自习课上,小刚正在做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这时他听到同桌小伟在读英语,这让他想到了英语老师中午就要检查短文的背诵,如果通不过,那就……于是他迅速掏出英语书来。读着读着,突然想到下节课就要上数学了,数学老师说最好提前预习一下,熟悉一下数学公式,于是小刚又翻上了数学课本……小刚的脑子乱槽糟的,想法很多,什么都要花时间,可是现在先干什么呢?这时,下课铃声响了。
小刚的做法可取吗?请你给他一些好的建议。
材料一:友谊是天地间最可贵的东西,深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大的一种安慰。
——邹韬奋
材料二:漫画《同行》
(1)说一说中学生友谊的特点是什么?
(2)漫画中两个人是同行,他们之间能结成友谊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