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军家的下水管道堵了。爸爸买回一种“管道通”,使用后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了。小军对此很好奇,于是想探究“管道通”中的物质成分。

【提出问题】“管道通”中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主要内容如下。
(1)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
(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
(3)铝粉为银灰色固体。铝与酸、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反应时放出大量热。
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 +        ==2NaAlO2 +3H2
【猜想与验证】小军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灰色粉末。
(1)猜想: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②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③向步骤②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时间。
羊毛线逐渐消失。

结论: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2)猜想: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按照下图安装两套仪器。

 
②两套仪器中分别依次加入银灰色粉末和稀盐酸;银灰色粉末和         
都产生大量无色气体,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
③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持续冒出时,收集1试管气体,验纯。(两套仪器操作相同)
验纯时的操作和现象:(两套仪器相同)
                                       
④在导管口点燃气体。(两套仪器操作相同)
都产生淡蓝色火焰。

结论: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应用】使用管道通时,先将其中银灰色粉状固体添加于被堵塞的管道中,然后再加入白色固体颗粒,倒入一杯水,堵上管道口。一会儿,管道内发生化学反应。根据题目信息,推测管道内的反应现象是              
【反思】①老师告诉小军,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的性质非常相似。要确认猜想(1)是否正确,还需要学习如何检验钠元素的存在。
②根据本实验分析,使用“管道通”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填一条即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圆梦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根据所学的酸碱指示剂的知识,准备自制酸碱指示剂:她们分别用蓝紫色牵牛花、大红色、月季花、紫萝卜花、丝瓜花提取指示剂。

步骤1:分别在研钵中将上述物质倒烂,加乙醇溶液(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10分钟。
(1)用研钵捣烂的目的是_________;(2)乙醇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

A.催化剂 B.参加化学反应 C.溶质 D.溶剂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用纱布过滤;(3)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
步骤3:将步骤2中得到的浸取液,分别滴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4) 上述四种浸取液,最不适合用作酸碱指示剂的_______(填名称) 。
(5) 将月季花的浸取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呈_______色;低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呈_______色。

圆梦中学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在研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课堂中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都出现了白色粉末。为了知道该白色粉末是什么,小王、小李和小刘决定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 可能是NaOH; ② 可能是Na2CO3; ③ 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王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小军认为白色粉末是NaOH。请判断小军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李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含有______。为了验证猜想③,小刘继续向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你认为她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在小刘所做的实验中,若把BaCl2溶液换成Ba(OH)2溶液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同学们一起参与此次探究之旅.
(1)探究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方案设计]小亮、小丽、小林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设计者
方案步骤
方案预估现象
方案预估结论
小亮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酚酞溶液不变色
恰好完全中和
小丽
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7
恰好完全中和
小林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盐酸过量,没有完全中和

[方案评价]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三个方案中,____ ____同学的方案是正确的.
[方案反思]请分析另外两个方案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亮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
小丽猜想:溶质只有NaCl;
小林猜想:溶质有NaCl、HCl;
你的猜想:溶质有____①____(填化学式).
小丽认为小亮的猜想是错误是,她的理由是________.
[实验设计及验证]请你将下列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
酸钠溶液

小林猜想正确

有蓝色沉淀生成
你的猜想正确

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没有明显现象.为了判断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1)根据上述现象,小明得出“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小白认为小明的结论是不合理的,其理由是________.
(2)小白利用pH试纸测反应后溶液的pH,以确定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请你选用其他试剂再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要求写出选用的试剂、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应的结论)________.
(3)小白为了继续探究“在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pH是如何变化的”这一问题,进行如下实验: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盐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记录数据如下表:

盐酸的体体/mL
0
10
19.5
20
20.5
30
40
pH
13
12
10
7
3
2
1

下图中能合理表示该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的是________.

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测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
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的pH,pH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7.
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pH小于7.
结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且_____过量。
(2)方案二: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所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获取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_________(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___________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