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来华不久的意大利学生,看到她的中国同学穿得很漂亮,连连称赞。中国同学说:“哪里,哪里,随便穿穿。”这种回答令意大利同学很纳闷:“衣服明明很漂亮,为什么不说好呢?中国同学是不是比较虚伪?”导致这种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文化差异。
问: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老师既是我们的师长,又是我们的友伴,我们与老师的交往成为学校生活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何与老师进行交往沟通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问:我们应如何与老师进行交往沟通?
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并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忘在我们的心中。父母为家庭做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许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问:我们应如何孝敬父母?
【参与扶贫】漫漫扶贫路,拳拳为民情,让我们一起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
材料一:2014年8月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扶贫日”的批复》【国函〔2014〕97号】明确,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
材料二:据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提前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三十多年来,中国共有6亿多人摆脱了贫困,改革开放30多年的进程,就是中国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的过程,也是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进程。但按照国家的标准,到2013年底我国还有82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参考国际标准,还有两亿多贫困人口,我们大部分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自然灾害多、基础设施落后的连片特困地区,不仅收入水平低,一些地方还面临着吃水、行路、用电、上学、就医、贷款等诸多困难。
(1)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扶贫过程和成就充分证明了什么?
(2)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我国设立“扶贫日”有何现实意义?
[学以致用]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思想品德课的一大特点,请我们一起为活学活用的同学们喝彩。
今年12月,我区某中学九年级(1)班的同学在学习《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这一内容后,针对学校被大量非法排污小工厂包围,长期遭受毒气侵害的问题,积极向区环保部门反映情况和向南方都市报等媒体曝光,引起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从而揭开了在全区排查、整治学校周边非法排污工厂的序幕。
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1)我知道:为什么这些同学的做法值得我们喝彩?
(2)我建议:为改变这种“毒气”围“校”的现状,请分别从法律、科技的角度向区政府各提一条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