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D、E两处中,最有可能出现浅滩的是____________处。
(2)河中有淘沙、淘金处,可能是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D、E五处,其中聚落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可能在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地理掌握分析的方法很重要。请你结合“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变化”案例,掌握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方法。(共12分)
珠江三角洲地区早期的工业发展是以制糖工业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1979—1990年,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挥政策优势和侨乡的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了一大批需要劳动力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同时期,香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大量北移。“珠三角”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工业分布格局。
1990年以后,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全国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政策优势已不明显;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逐渐丧失,产业面临升级。此时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珠三角地区又一次抓住了机遇,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至2002年,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珠三角地区的主导产业。
(1)分析区位因素往往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入手,请列举出具体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等;社会经济因素:、、等。跟农业不同,工业区位选择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小。因而,考虑工业区位因素重点考虑的往往是社会经济因素。
(2)工业布局的原则一致,但是不同的工业生产主导因素却存在差异。结合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在三个不同时期的主要工业及其主导的区位因素分别是什么?
(3)从以上我们可知,珠三角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是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导致了工业区位选择的变化,请根据上述的材料归纳出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的三条表现:
案例分析: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
材料一:图甲我国四城市的1月、7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图。
材料二: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从2001年开始种植草莓,现有草莓温室大棚500栋。通过产业化经营,在种植、采摘、包装环节实行无公害生产及运输,产品销往香港、北京等地,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采取不同的包装和分选,并能在春节期间上市。草莓价格最便宜的也有10元每公斤,最高可买到60元每公斤。
(1)我国哈尔滨的气温年较差约为 ℃。
(2)7月份,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
(3)气候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简答黑龙江省(用哈尔滨的气候资料)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4)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大量调进蔬菜。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气候原因。
(5)昌平区兴寿镇通过温室大棚种植草莓改造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6)从自然条件考虑,昌平区发展草莓温室大棚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A.上风上水 B.距市场近 C.平原地形 D.雨热同期
(7)从社会经济因素考虑,该地发展草莓温室大棚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A.距市场近 B.国家政策 C.雨热同期 D.平原地形
(8)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昌平的草莓可远销香港市场的原因。
(9)结合材料,分析昌平区的草莓价格昂贵的原因。
读等高线及城市区位图,回答问题:(共11分)
(1)图中有两条虚线,其中哪一条可能是河流,请将其连成实线,并用箭头标出河流向。
(2)图中A 、B、C、D、E几点中,在 点适合建自来水厂;汽车贸易店和家具城放在靠近点的地方较好;点适合建钢铁厂,主要原因是。
(3)依据图所示,高级住宅区可能在城市的部,而低级住宅区可能在部(东,南,西,北)。
(4)简单说说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在图中分布不同的理由。
内地某大型铁矿区附近有焦煤、石灰石、粘土矿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还有河流和铁路干线,周围盛产小麦、棉花。根据上述情况,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将建焦化厂、钢铁厂、发电厂和水泥厂,请把四个工厂填入右图空白处。
(2)该地主导工业部门是________工业。
(3)下列四厂中,与该主要工业联系密切的是()
A.重型机械厂 | B.精密仪表厂 | C.造船厂 | D.纯碱厂 |
(4)从当地农业需要和综合利用资源方面考虑,该地还将建氮肥厂,其原料供应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
(5)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该地还可建立轻工业有________、________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从1973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少生人口3亿以上,但按照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预计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14亿,到2050年将达16亿,这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的人口增长趋势,无疑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压力。
材料二新中国人口增长图(如图)
材料三根据我国2005年人口构成表,相关专家认为中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期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1)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①;②。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 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低 |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 D.城市化速度快 |
(3)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原因是。
(4)你认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应如何处理。
(5)为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列人口增长模式图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