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孔子是第一个提出救世之策的人。           ——易中天《先秦诸子的救世之策》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孔子的“救世之策”。
材料二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依据材料二,概括李贽的观点。李贽的思想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试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予以说明。
材料三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1902年)
依据材料三,归纳梁启超的观点,并列举史实加以支持。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曾国藩的工作分两方面进行……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公,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徒然恢复我国的旧礼教而不接受西洋文化,我们还不能打破民族的大难关,因为我们绝不能拿礼义廉耻来抵抗帝国主义者的机械军器和机械制造。何况旧礼教本身就有不健全的地方,不应完全恢复。同时,徒然接受西洋文化而不恢复我国固有的美德,我们也不能救国救民族,因为腐化的旧社会和旧官僚根本不能举办事业,无论这个事业是新的或是旧的。
-----蒋廷黻《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工作”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作者肯定曾国藩有“伟大眼光”的用意及其历史观。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如果把巴黎和会比作一场战争,那么打得最英勇的是法国,输得最惨的是美国,而英国占到的便宜最多。法国人坚持要求德国赔偿所有的战争费用,而且还要把德国四分五裂、切成碎片。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十四点原则”被英国和法国当作一个笑话。克里孟梭抱怨,上帝也不过只有“十诫”,威尔逊居然搞出来“十四点”。劳合·乔治说,威尔逊以为自己是个传教士,到欧洲来解放异教徒了。克里孟梭和劳合·乔治之间也有矛盾,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联手愚弄威尔逊总统。他们明白,只要威胁不加入威尔逊心爱的“国联”,美国就会让步。威尔逊一步一步地后退,但却仍然梦想着,只要国联成立,就能扳回一局。
材料二恰如凯恩斯所预言,一战结束后不到30年,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巴尔干地区的人民至今还没有忘记,巴尔干战争、伊拉克战争、希腊和土耳其的矛盾、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这些全部都是从巴黎和约的瓶子里释放出来的魔鬼。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何帆《凯恩斯在191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打得最英勇的是法国,输得最惨的是美国,而英国占到的便宜最多”?(9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二的核心观点。(6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763 年以前,北美的工商业得以顺利发展,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在各殖民地,以市镇为单位,年满21岁的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市镇大会,选举市镇行政委员会、其他官员、出席殖民地议会的代表。据学者说,弗吉尼亚人特别“高傲地珍惜自己的自由,忍受不了任何限制,几乎不能容忍任何高高在上的权力的控制,甚至有这种想法他们都受不了”。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上)
材料二非洲的市民社会是不发达的,部落体制根深蒂固,人们只有部落观念,只听部落长老的,政府和国家没有任何权威。虽然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独立后学习美国的政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但政治不稳定是独立后非洲国家最大的灾难。独立后的非洲出现了一条新的谚语:“在非洲武装政变随着季节一起到来,有时是武装政变越过季节而来临。”非洲独立后政治上的一个重要副产品就是腐败。
-----摘编自钱乘旦等编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分析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得以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评论非洲独立后政治体制的选择。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定于乾隆年间《大清律例》共1485条,继任者虽有增加,未有实质变化。
1902年,清廷按照与列强交涉情形,参照各国法律,细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设修订法律馆,延聘东西各国精通法律博士、律师,更派大臣充实修订法律馆人员,译出一些法典,修改、制定了几部法典和一些单行法规,删除了旧例344条,废除了许多酷刑和缘坐。1903年准令成立商部,订立商律,“力行保商”,保护“出洋商民回华”。1906年改大理寺院“专掌审判”规定各审判衙门分民、刑,行政长官和检察官不得违涉。1909年诏示:三纲五常是数千年相传之国粹,立国之大本,今固不宜墨守故常,致失通变宜民之意。
材料二 1914年,袁世凯颁布了《县知事兼理司法事务暂行条例》,规定“凡未设法院各县之司法事务,委任县知事处理之。”1923年修订,1927年8月12日南京国民政府下令暂准援用。
----摘编于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晚清法律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简要评价近代中国司法改革的效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古代王朝都城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朝代都城及现今地名统计表。

注释:①商代商城原在亳,今河南商丘北,公元14世纪,商王盘庚把瑚蝴壮迁址殷。
②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至洛阳。
③隋唐两代均以洛阳为东都,
④1421年,明成祖朱棣把明代商嗡从应天(今南京):迁到北京。
⑤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清政府把高强郎氇归匕京,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
阅读表格,从中分别提取中国古代王朝都城选址的两项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予以说明。(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