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阶段,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璀璨夺目的成就。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若其消息盈虚,循环不已,则自未始有物之前,以至人消物尽之后,终则复始,始复有终,又未尝有顷刻之或停也。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十七,《读大纪》
材料二 苏轼在《论书》中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也认为“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他还曾在诗中写到: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材料三 北宋宫廷画院曾出过考一道题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请回答:
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文学和绘画等方面各举一例说明两宋时期的主要成就。(3分)
根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思想观点。
简要分析宋代理学对材料二、三所述艺术风格的形成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请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说明两宋时期文化领域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宋明理学 第三次科技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材料二“开放……、厦门、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放……、重庆、……、杭州为商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材料三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
——以上材料均摘自 《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课文
请回答:
(1)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其真正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强能打开中国大门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应用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所呈现的内容他们分别出自近代史上哪些不平等的条约?这些条约的签定,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下面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
(1)上述三图反映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什么?
                                           

                                        
(2)图一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在其实施的早期产生了什么影响?
                                   

                                   
(3)图二与图一所反映的两种不同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分析图三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图四 军机处内景
(1)图1、图2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 图4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该机构设立后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材料1: “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材料2: 1999年11月以来,中国成功地运用长征2号系列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与回收试验。2003年10月,中国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飞船。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1)“两弹一星”的成功表明上世纪中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国防科技取得了显著成绩,请问为什么这一时期要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
(2)①;②
(3)归纳新中国成立至今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


1965年在校生
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
高等学校
67.4万人
1947年的3.3倍
中等学校
1432万人
1946年的6.9倍
小 学
11626.9万人
1946年的3.9倍


材料2:


材料3: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分析材料1,指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2)依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3)概括材料3的主要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