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扮演了天使和魔鬼的双重角色。下列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主义,促进历史进步的是
①1897年德意志帝国首相提出的“我们不想让任何人站在阴影里,但我们也渴望阳光下的地盘”
②1905年同盟会倡导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③一战后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中的民族自决
④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民族社会主义”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铁路时代”的到来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进步。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运行蒸汽机车的铁路最早出现在美国 |
B.火车为世界市场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
C.19世纪早期中国掀起收回铁路利权运动 |
D.“一五”期间中国城市地铁开始运营 |
下表是1913~1936年我国按经济类别划分的出口商品所占比例(%)。从这组统计数据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品种 |
1913年 |
1916年 |
1920年 |
1925年 |
1928年 |
1931年 |
1936年 |
原料 |
29.1 |
24.7 |
23.9 |
31.3 |
35.4 |
37.7 |
35.8 |
半制成品 |
38.7 |
43.2 |
37.5 |
38.9 |
34.8 |
32.5 |
23.2 |
制成品 |
12.2 |
11.0 |
14.6 |
13.8 |
13.3 |
13.6 |
16.3 |
①民族工业在总体上增长缓慢 ②民族工业中制造业相当发达
③一战之后民族工业发展依然较快④民族工业力量依然比较弱小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写了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这表明
A.对《临时约法》的失望 |
B.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不满 |
C.中华民国政权已经覆灭 |
D.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已经被推翻 |
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
B.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
C.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
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