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与英国相比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并没有实现真正独立 |
B.当时美国、英国政体的性质不同 |
C.美国的共和政体比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更为先进 |
D.美国没有历史负担是其建立共和政体的重要因素 |
明代张燮在《东西洋考》中说:“市舶之设,始于唐宋,大率夷人入市中国,中国而商于夷,未有今日之多者也。”明代出现这种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坊市界限打破 | B.重商主义政策推行 |
C.商品经济发展 | D.“海禁”政策实行 |
中国古代一思想家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可能是
A.孔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王阳明 |
“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A.重农抑商 | B.中央集权 |
C.君主专制 | D.削弱相权 |
“1914年后他们将遭遇些什么,回应些什么,都已暗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14年之间的机遇里。”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一战的发生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关 |
B.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盛行有关 |
C.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全球性破坏与代议制的完善有关 |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继承发展了自由主义的学说 |
“所谓仁政有两种: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重点应该放在大仁政上。现在,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这体现了
A.新中国以“仁政”为立国根本 | B.“一五”计划的特点 |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D.“大跃进”的历史必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