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某中学高二1班同学开展了一次“热爱党,热爱祖国”的主题班会。同学们一起回忆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学习了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思想理论,从而更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成立之时,我们党只有五十多名党员。90多年英勇奋斗,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大党,成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第一天起,她就注定要在风雨中发展壮大,因为她要推翻的是一个反动力量十分强大的社会制度,她要建立的是中国自古未有的社会制度。因此,风风雨雨在所难免,但是因为她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利益,党旗总能历风雨而弥艳。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6分)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近年来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使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2)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中国共产党一直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在中国历史上,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可见,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3)义利观的演变过程是如何体现矛盾观点的。
材料一: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材料二:新华社就达赖喇嘛建议“西藏高度自治”的要求发表评论文章称,达赖坚持所谓“大藏区”“高度自治”那一套政治主张,完全违背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不会有出路的。
(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前提是什么?
(2)为什么西藏只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能实行达赖所说的“高度自治”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是中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建议》形成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比较好地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成为今后五年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结合材料,用学过的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我国的哪些政治制度? (4分)
(2)《建议》为什么是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由《建议》到《规划》并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行动纲领的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些执政方式? (5分)
(3)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实行什么组织和活动原则?并简述这一原则的表现。(8分)
2009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统计法修订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两部法律。会议还任命南英、景汉朝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任命张常韧、柯汉民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1)上述材料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什么职权?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职权?(4分)
(2)全国人大与其常委会之间的关系如何?(6分)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七届五中全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建议。会议召开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各地方、各部门党委和党内同志意见,以集中全党智慧;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与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等的意见,以吸收社会智慧,对“十二五”规划建议不断修改、充实、完善;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形成“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讨论稿。国务院依据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最后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的?
材料二“十一五”期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619亿元,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14亿元,占全国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1元,分别比2005年提高5328元和1654元。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取得成就的政治原因。
教育公平是最近几年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2010年教育公平备受考验,“浙江高考航模加分”和“重庆31名学生民族成分造假”等事件的曝光,让教育面临着公共信任危机。当前,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乱收费现象普遍存在等方面。在我国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公平分配这些资源,规范学校收费,使老百姓感受到公正,成为近年“两会”代表重点讨论的内容。不少网站开设专栏,让公众参与讨论,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部分公众的观点还成为政府决策的依据。(两小题共12分,答案填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
(1)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有何积极意义?
(2)为防止教育乱收费等现象的发生,公民可以发挥哪些监督形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