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丽中国”话题,某班同学展开讨论。学生甲认为,美丽中国多重寓意,首要的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由于人类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危机感,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如近年我国遭遇在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既有气象原因,也有人类的污染排放原因,其中PM2.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
雾霾天气的原因
主要污染物 |
PM2.5 |
||||
污染物的 主要来源 |
冬季取暖烧煤的排放物 |
汽车尾气 |
城市建筑施工产生的粉尘 |
工业污染 排放 |
其他 |
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
某中学高三(9)班学生对“就业”这一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如下信息:材料一:三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择业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同学甲:我要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自主规划自己的职场生涯。
同学乙:我要找一份很体面的工作,最好是国家公务员,不能让别人瞧不起。
同学丙:只要能给我安排一个比较固定的工作,没有失业之忧,我就心满意足了。
材料二:“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指出,要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据有关部门预测,随着尝试进程的加快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从2006年至2015年,全国城镇每年总共需要提供2400万个就业岗位。
(1)简要评析材料一中三位同学的择业就业观?并为正在找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提出合理化建议。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该班同学为什么要选择“就业”这一课题来开展研究性学习?
材料一:大学生总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800元之间,而饮食方面支出居于350—450元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消费的比例较高。
材料二:大多数大学生们在花钱上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物美价廉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对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加,加上城市生活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个性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材料三: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1)结合材料一,对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作出分析。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3)有针对性地给大学生提出一些消费建议。
阕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圆技术工人的构成
技术工人结构 |
初级技工 |
中级技工 |
高级技工 |
比例(%) |
60 |
36 |
4 |
注: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
材料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预测:2010年中国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将超过2400万人,但经济发展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1200万个。尚有l亿多农业富余劳动力有待转移。与此同时,自2004牟以来,用工荒日益严峻,2010年的情势,似乎叉显得格外严重,珠三角缺工的人数已从当年的15万激增到了200万。青岛一制造公司打出年薪16万元的“天价”,急招一名高级模具技工,结果重赏之下却难觅“勇夫”;天然气西气东输一个项目工程,日工资150元招高级焊工,竞无人揭榜……。
材料三 2010年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强调,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最大限度创造劳动者就业和发展机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要健全面向所有困难民众的就业援助长效制度,完善就业与社会保障的联动机制,促进体面劳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2)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的知识,谈谈如何实现劳动者的充分就业?
(3)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体面劳动的政治学依据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30年来,深圳抓住五大历史机遇,创造了财富传奇。
材料一
年代 |
机遇 |
1980 |
深圳成为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英雄不问出处,只要努力就有机会获得成功,改变自已的命运。 |
1992 |
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并因此引发一轮以政府官员、教师和科研人员为主导的下海潮。形成了名扬中外的深圳“中生代企业家”群体。 |
1997 |
香港回归,深圳吸引了众多香港、羡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到深圳发展。 |
1999 |
从1999年开始,深圳开始举办一年一届的中国国际高新技长成果交易会,以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以及促进国家、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以此为标志,知识经济汇入深圳发展的历史洪流,一批“新生代企业家”横空出世。 |
2004 |
中小板块启动,深圳在经历了“生产为王”和“营销为王”的时代,走进“资本为王”的时代。民营企业家真正跃上了资本市场的大舞台。 |
材料二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特区经济实力显著糟强,但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缩小城乡差距、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铃调发展任务艰巨……特区面临的难题,也是中国发展问题的缩影。努力破解发展难题,走出一条科学发展新路,为全国提供新的示范和借鉴,这是经济特区的新使命。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说明深圳取得奇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哲学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的知识,说明经济特区如何通过科学发展,完成新使命。
(30分)材料一 2009年9月25日,二十国集团(简称G20)第三次金融峰会在美国匹兹堡举行,就金融体系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发表了《领导人声明》:指定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承诺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提高至少5%以上,决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在世界银行将至少增加3%的投票权;承诺各方将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材料二在G20第三次金融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全力促进增长,推动平衡发展》的讲话,强调要完善促进平衡发展的国际机制,推动世界银行增加发展资源、增强减贫和发展职能,敦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优先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融资支持;呼吁发达国家要切实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规模,坚定不移地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发展;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要平衡和兼顾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2009年的金秋时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闭幕。这次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决策、定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材料一表明,针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G20金融峰会是如何趋利避害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主张“推动平衡发展”的理由。
(3)结合材料三,谈谈我们党坚持上述做法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