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全国“两会”传出消息,今年中央财政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预算支出为374.43亿元,同比增长18.5%,逐步解决文化事业费用支出比重过低的问题,使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这些财政支出将优先用于支持涉及农村和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保障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大国家重点文物和大遗址保护力度,加强新闻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从文化生活角度,论述财政支持上述文化建设项目的意义。
某校就校园文化建设这一问题举办了一次讨论会,下面是两位同学的发言。
甲同学说:“校园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中,校园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和教育目的的实现,影响着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因此,我国必须大力推进先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乙同学说:“要发展先进的校园文化,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必须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倡导科学、文明,克服愚昧、落后,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作为一名在校学生,应如何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8分)
(2)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说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9分)
(3)有人认为,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只要大力发展校园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就行了。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知识,结合乙同学的观点加以分析。(9分)
2013年10月,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举办。“办好艺术盛会,建设文化强省”是齐鲁儿女的铮铮誓言。
材料一 “十艺节”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举办的第一个国家级艺术盛会。办好“十艺节”,是实践文化强国、民族复兴和山东省“文化强省”战略的实际行动。山东省拟重点抓好大型音乐史诗《黄河入海流》、吕剧《百姓书记》、京剧《瑞蚨祥》、杂技剧《聊斋遗梦》等重点传统规划项目。这是传承和弘扬优秀历史传统文化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材料二 山东作为我国文化资源大省,要“办好艺术盛会,建设文化强省”,必须进一步打造加快文化发展的“新优势”:一是要突出重点、集中攻坚,着力打造“文化体制”新优势;二是着眼城乡统筹,打造“文化惠民”新优势,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是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文化创意”新优势;四是加快文化“走出去”,打造“文化贸易”新优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办好“十艺节”,建设文化强省,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12分)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山东“建设文化强省,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着力打造新优势”的要求,体现了哪些方法论原则。(14分)
“中国梦”凝聚亿万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2013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材料一 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的要求,2013年2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为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
(1)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弘扬中国精神?(8分)
(2)从“认识社会”角度看,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哲学依据及其基本内容是什么?(6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12分)
近年来,一个个普通的名字却与不普通的前缀连在一起:“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军人”……他们是一些普通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甚至是用生命践行着真善美。在张丽莉的心中,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是恪守基本职责;在吴斌眼里,保障乘客安全是应尽的义务;在高铁成看来,保护群众生命安全是必须担当的使命!“最美”的称呼,表达了大众对道德楷模由衷的赞誉,体现了社会的道德认同。
我们确实需要、也愿意歌颂所有的“最美”,正是这种 “能帮一下就帮一下”、 “什么都没想就扑上去了”的朴素情感,彰显了真善美的光辉。为了生活更加温暖,为了子孙能享受到社会和谐的幸福生活,我们大家有责任和义务一起呵护我们心中那份平凡的善良,给善良的“最美”们以支持与鼓励,让“最美”现象成为常态!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最美”就是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请你用辩证法知识评析该观点。(12分)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说明我国大力弘扬“最美”精神的原因。(14分)
阅读材料,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因此,他对这样的时代具备哪些特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时代以及这样的时代能否得以持续并未展开论述。有关专家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合作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材料二 能源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妥善应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复杂的国际能源形势,是我国必须长期面对的战略性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充足而稳定的能源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石油作为战略性资源和“政治性商品”,在国民经济和国际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避免供应风险,维护石油安全,在立足国内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发展替代能源、节能降耗的同时,我国积极开展多元化、合作、共赢的能源外交,不断加强与中亚、俄罗斯、东盟及非洲国家的石油合作。
(1)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有什么意义?(5分)
(2)请你为各国处理好“多极合作时代”的大国关系提出几点建议。(12分)
(3)结合材料二,说明在能源外交中应如何贯彻我国的外交政策。(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