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8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1)你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2)假如让你制订方案,首先应抓什么环节?在这个环节你主要应做哪些工作?
2012年3月1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今年将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定为7.5%,是主动调控的结果,调低速度主要是为了结构调整,为了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增长,使经济发展能惠及民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表列举了一些影响民生的问题,请从“发展生产”的角度,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经济生活》道理。(每空3分,共9分)
问题 |
《经济生活》道理 |
物价上涨过快 |
|
消费水平过低 |
|
收入分配不公 |
阅读材料,下列问题回答。
2011年10月15—18日举行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李长春同志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的“体”有多种形式,从大的方面讲,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发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
⑴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为什么说它是“兴国之魂”?
⑵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敲定钓鱼岛“国有化”方针。次日,日本政府与所谓“土
地所有者”签订了购买中国钓鱼岛的合同。这一行为严重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中国政
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
2012年9月19日,我国政府宣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并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交了钓鱼岛海图,中国的海监、渔政船加强了对钓鱼岛海域的巡航力度。我国从法理上宣示主权、从执法上行使主权。
日本政府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抗议。全国多地爆发了反日游行,期间也出现了打砸日系汽车、日式商店的过激行为,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⑴运用“主权国家的地位”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对日反制措施的正确性。
⑵有人说:反日游行是爱国的表现,即使过激也不为过。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14分)2011年3月1日,日本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和核泄漏,引发国内许多地方群众抢购食盐的风波。某校高三(3)班同学决定开展以“相信科学,理性生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参与讨论】
抢盐风波来临,食盐价格不断攀升;抢盐的队伍不断延长;购盐的数量不断增长。国务院、商务部、各地方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果断处理危机,及时平息抢盐风波。
(1)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就“政府应如何应对此类危机”发表你的见解。(6分)
【建言献策】
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同学们认识到,政府的行为对解决抢盐风波有重要影响。为此,大家以“积极履行职能,提高服务水平”为主题给政府写一份建议书。
(2)请你用唯物史观的知识,为这一主题提供佐证。(4分)
【倡仪行动】
在电脑网络、手机短信中盛传“碘盐可防辐射以及海水受污染后海盐不可食用”的信息,传播速度比核辐射还快,加剧了公众的恐慌情绪,致使抢盐风波席卷全国。为此,该班同学在全校倡议“做一个理性的网络公民”。
(3)请你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应如何践行这一倡议。(4分)
(18分)材料一:改革开放之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举措。但近些年来,城乡居民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差距形成过程中的资源分配不公和社会保障水平低下等,造成部分群众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头半年,城镇居民收入就跑输了GDP。
材料二: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首年,也将是收入分配改革有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2011年的工作安排中也提出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局面。
(1)联系材料,说明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经济意义。(6分)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6分)
(3)联系实际,运用有关实践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认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