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结合下图,简述长征的简要经过,并概述长征精神的内涵。(1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诸县令)所管之户,量其资产,类其强弱,定为九等。其户皆三年一定,以入籍帐。若五九[谓十九、四十九、五十九、七十九、八十九]、三疾[谓残疾、废疾、笃疾]及中、丁多少,贫富强弱,虫霜旱涝,年收耗实,过貌形状及差科簿,皆亲自注定,务均齐焉。若应收授之田,皆起十月,里正勘造簿历;十一月,县令亲自给授,十二月内毕。至于课役之先后,诉讼之曲直,必尽其情理。每岁季冬之月,行乡饮酒之礼,六十已上坐堂上,五十已下立侍于堂下,使人知尊卑长幼之节。

——摘自《唐六典》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县级官府管辖的主要事务。

2)任选上述某项事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与之相关的一项制度或措施,并简析其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非洲的“解放”

材料一:下表是1960~1980年部分非洲国家主要商品出口情况统计。

——摘编自[肯尼亚]A.A.马兹鲁伊主编《非洲通史》(第八卷)

材料二:1962~1995年,法国在非洲总共进行了19次军事行动。与非洲法语区国家共签订了23个军事合作协定。法国军队在其中六个国家执行“提高影响力的任务”:喀麦隆(10人)、吉布提(3500人)、加蓬(610人)、科特迪瓦(580人)、中非共和国(1500人)、塞内加尔(1300人)。

——摘编自[法]多米尼克·马亚尔《从历史角度看法国在非洲的军事存在》

材料三:

——摘编自[加纳]乔治·B.N.阿耶提《解放后的非洲:非洲未来发展的蓝图》等

分析说明什么是“真正的解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的时空之维

材料一:图为1936年《儿童杂志》刊载的《谈谈鸦片战争》的会话摘编。

材料二:研究中国近代史有两个基本点:一是以“近代性”(科学与民主)区分近代史与晚清史;二是把中国近代史当作世界史,这两个点是我们看历史的“眼睛”,它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眼睛”。

——摘编自刘泽华主编《中国政治思想通史》

1)大聪的讲述,会让小敏对“鸦片战争”形成怎样的认识?

2)你认为应如何书写“鸦片战争”?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江南经济区”的变迁

——据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

概括说明“江南经济区”的变化体现了汉唐时期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仿效16世纪以来贵族“欧陆游学”传统,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

地处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而成为旅游胜地。1847年出版的《英国最杰出诗人的故居和常去之处》配以版画介绍英国作家故居,深受读者欢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有乔叟、斯宾塞等众多作家的墓碑或纪念碑,备受游客青睐。人们还将文学作品视为“旅游指南”,前往伦敦、罗切斯特等地,与作品中的人物“邂逅”,“跟随哈代想象出来的人物的活动轨迹游览他们的故土”,领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苏格兰高地风光,寻找历史记忆。“莎士比亚之乡”“哈代之乡”“司各特之乡”等英国文学之乡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摘编自(法)马克•布瓦耶《16—21世纪西方旅游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学旅游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