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论语·学而》)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根据上面材料说说儒家认为怎样的行为是“无耻的”?
孔子还说过“行己有耻”,结合上面文段,联系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及孔子和孟子的耻辱观的。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文后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三五明月之夜,明月半墙 |
B.今南海之生死未卜孔子述三五之法,明周公之业贫者自南海还 |
C.布衣提三尺取天下臧太守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 |
D.名达于缙绅间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移其志者 |
“垣墙周庭”的意思是“在院子周围砌上墙”,其中作为动词用的词是:()
A.垣 | B.墙 | C.垣墙 | D.周 |
本段从、、几个方面写老屋;老屋一经修葺,便生意盎然,可爱可喜。作者又具体写出了居室及四周环境的和及心情的。
作者在环境描写中,巧妙地运用了以动显静的写法。突出静的句子是,以动显静的句子是,动静高度和谐,给人以美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B.![]() |
C.![]() |
D.![]() |
下列句中“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A.沛公默然 | B.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
C.沛公然其计,从之 | D.輮使之然也 |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夫秦王有虎狼之心”等等一番话,表面上是抨击秦王,实际上是指责项王。 |
B.樊哙有的话同前文所写刘邦与项伯的对话几乎完全一样,这表明刘邦方面上下一致,同心协力。 |
C.樊哙引怀王与诸将相约的话,意在提醒项羽,应该当王的是刘邦,而不是你项羽。 |
D.司马迁的笔下,樊哙绝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贾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能言善辩的智者。 |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存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詧曰:“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辩之,后曰:“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朕知炎反,卿辈不反。”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其家,无儋石之赢。(选自《新唐书》,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已持政,稍自肆 肆:放纵 |
B.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 讽:劝谏 |
C.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 辞:借口 |
D.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 顾:考虑 |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裴炎刚直不屈的一组是( 3分 )
①宽厚,寡言笑,有奇节
②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
③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④蔓草难图,渐不可长
⑤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
⑥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A.①③⑥ | B.②④⑥ | C.③④⑤ | D.①②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高宗晚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太子处理日常政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 |
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母儿子五品官,裴炎坚决不肯从命。 |
C.徐敬业起兵造反,裴炎曾企图发动兵变推翻武则天为内应;后因下了很多天的雨,武则天没出皇宫而作罢。 |
D.裴炎被弹劾逮捕下狱后,刘齐贤、蒋俨为他辩解,但武后坚持认为裴炎谋反,最终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
翻译下列句子
(1)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3分)
(2)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3分)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敷,字景胤,吴郡人,吴兴太守邵子也。生而母没。年数岁,问母所在,家人告以死生之分,敷虽童蒙,便有思慕之色。年十许岁,求母遗物,而散施已尽,唯得一画扇,乃缄录之,每至感思,辄开笥流涕。见从母,常悲感哽咽。
高祖见而爱之,以为世子中军参军,数见接引。永初初,迁秘书郎。尝在省直,中书令傅亮闻其好学,故过之;敷卧不即起,亮怪而去。
时义恭就太祖求一学义沙门,比沙门求见发遣,会敷赴假还江陵,太祖谓沙门曰:“张敷应西,当令相载:”及敷辞,上谓曰:“抚军须一意怀道人,卿可载之,道中可得言晤。”敷不奉旨,曰:“臣性不耐杂。”上甚不说。
迁正员郎。中书舍人狄当、周赳并管要务,以敷同省名家,欲诣之。赳曰:“彼若不相容,便不如不往。讵可轻往邪?”当曰:“吾等并已员外郎矣,何忧不得共坐。”敷先设二床,去壁三四尺,二客就席,既而呼左右曰:“移我远客。”赳等失色而去。其自摽遇如此。善持音仪,尽详缓之致。与人别,执手曰:“念相闻。”余响久之不绝。张氏后进至今慕之,其源流起自敷也。
迁黄门侍郎,始兴王浚后军长史,司徒左长史。未拜,父在吴兴亡,自发都至吴兴成服,凡十余日,始进水浆。葬毕,不进盐菜,遂毁瘠成疾。世父茂度每止譬之,辄更感恸,绝而复续。茂度曰:“我冀譬汝有益,但更甚耳。”自是不复往。未期而卒,时年四十一。
琅邪颜延之书吊茂度曰:“贤弟子少履贞规,长怀理要,清风素气,得之天然。言面以来,便申忘年之好,比虽艰隔成阻而情问无睽。薄莫之人,冀其方见慰说,岂谓中年,奄为长往,闻问悼心,有兼恒痛。足下门教敦至,兼实家宝,一旦丧失,何可为怀。”其见重如此。世祖即位,诏曰:“司徒故左长史张敷,贞心简立,幼树风规。居哀毁灭,孝道淳至,宜在追甄,于以报美。可追赠侍中。”于是改其所居称为孝张里。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缄录之缄:封存 |
B.会敷赴假还江陵会:正赶上 |
C.以敷同省名家,欲诣之诣:拜访,到……去 |
D.琅邪颜延之书吊茂度曰吊:凭吊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张敷“孝道淳至”的一组是()
①年数岁,问母所在
②每至感思,辄开笥流涕
③见从母,常悲感哽咽
④敷不奉旨,曰:“臣性不耐杂。”
⑤葬毕,不进盐菜,遂毁瘠成疾
⑥长怀理要,清风素气,得之天然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敷从小就懂得孝道,虽然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过母亲,但却非常想念她,所以当他得到母亲的遗物后就收藏起来,每当思念时就拿出来观看。 |
B.张敷也是一个依自己性情做事的人,当皇帝让他带一个僧人去西行时,他以难以忍受闲杂人为由,拒绝了皇上的要求,使得皇上很不高兴。 |
C.张敷虽不慕权贵,但对于同官阶的狄当、周赳拜访自己时,却能以礼相待;只是在接待的最后自己有事先离开了。 |
D.父亲死后,张敷悲伤万分,当伯父劝他时,他悲伤得就更加厉害了。由于他优良的品行,使得琅邪的颜延之和他结成了忘年交。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书令傅亮闻其好学,故过之;敷卧不即起,亮怪而去。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注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七月既望②正襟危坐③下江陵下列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哀吾生之须臾 |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寄蜉蝣于天地 |
C.扣舷而歌之抱明月而长终 |
D.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 |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中,作者向我们展示出了一种与客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吟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的感觉,是一种从大自然中求得精神解脱、轻松豁达的“乐”。 |
B.作者借助夸张,借箫声的感人力量,并运用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音调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
C.客通过古今对比,人生短暂与自然无穷对比,理想与现实对比,为人生感到悲哀。 |
D.本赋运用的主客对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与客一般理解为作者一人的化身,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