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甘肃参将李璇,自称李半仙,能视人一物,便知休咎①。彭芸楣少詹②,与沈云椒翰林③同往占卜。彭指一砚问之。曰:“石质厚重,形有八角,此八座象也。惜是文房之需,非封疆之料。”沈将所挂手巾问之。曰:“绢素清白,自是玉堂高品,惜边幅小耳。”
正笑语间,云南同知④某亦来占卜,取烟管问之。曰:“管有三截,镶合而成,居官亦三起三落,然否?”曰:“然。”曰:“君此后为人,亦须改过,不可再如烟管。”问:“何故?”曰:“烟管是最势利之物。用得着他,浑身火热;用不着他,顷刻冰冷。”其人大笑,惭沮而去。
逾三年,彭学差任满回京,李亦入都引见。彭故意再取烟管问之。曰:“君又放学差矣。”问:“何故?”曰:“烟非吃得饱之物,学院试差,非做得富之官。且烟管终日替人呼吸,督学终年为寒士吹嘘,将必复任。”已而果然。
【注释】①知休咎:推断出吉凶祸福。 ②少詹:四品学差官。 ③翰林:五品官。 ④同知:五品官。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能视人一物(观察) | B.绢素清白(丝织品) |
C.李亦入都引见(接见) | D.君又放学差矣(出任)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沈将所挂手巾问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
B.其人大笑,惭沮而去长跪而谢之 |
C.君此后为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
D.且烟管终日替人呼吸且壮士不死则已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惜是文房之需,非封疆之料。
(2)其人大笑,惭沮而去。文中李璇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与朱元思书》与《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林尽水原,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 |
B.水皆缥碧:青白色望峰息心:平和的心态窥谷忘反:同“反”,返回 |
C.有时见日:同“现”互相轩邈:高大横柯上蔽:树木 |
D.阡陌交通:交错相通负势竞上:凭依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 |
翻译句子: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
选文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的思想,他的诗《饮酒》(之五)中“,”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
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抓住山水的特点,反映出作者的生活情趣;选文乙通过描绘桃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源人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
阅读下面文言文。
琐记为公
闻公①有一册历②,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如云:某日午前晴,午后阴。某日东风,某日西风。某日昼夜雨。人初不知其故。
一日,民有告粮船失风③者。公诘其失船为何日?午前午后?东风西风?其人不能知而妄对,公一一语其实。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盖亦公事,非漫④书也。(明·陆容《菽园杂记》)
【注释】①公:指周忱(1381~1453),字恂如,号双崖,今江西省吉州区人。明朝大臣。著有《双崖集》。②册历:记事簿。③失风:行船遇恶风失事。④漫:随便。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
A.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 | B.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 |
C.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 | D.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2)书()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公诘其失船为何日? 文中哪句话体现了“民”有诈?(用原文语句回答)
周忱是明代的理财名家,其人格魅力一直为后人所称颂。本文表现了他哪些优秀品质?
阅读文言文。
【甲】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战国策·齐策》
【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1)。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注释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相当于当今的别墅之类)。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岁亦无恙耶(2)苟无岁
(3)乐民之乐者(4)乐以天下下列各句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 |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C.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 D.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
翻译句子。
(1)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这两段文字都体现了__________思想,这种思想到了欧阳修《醉翁亭记》升华为(可用上文中的一个短语概括)的政治理想。
阅读下面的文字。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征求不已 ()(2)惟欲清净()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闻寡人之耳者( ) (2)虽欲言,无可进者( )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写批注是品读文章的好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写批注。
示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批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邹忌进谏的结果。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有善于劝谏的忠臣,有广开言路的君主,何愁不能“战胜于朝廷”?
(1)暮寝而思之。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我选第句,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