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理想大陆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按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写出图中对应字母所代表气候类型的名称: A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全年受_________(气压带或风带)控制;
N处和C处纬度相近,但气候气候类型不同,是两地的________不同;
A.太阳辐射 | B.大气环流 | C.海陆位置 | D.地形 |
自然景观由A-E-F-N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____地带性规律,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_____的变化(填字母选项)
A.B-C-D的变化 B.D-I的变化,
它产生的原因是水热条件随____________而变化。D处冬季风向为_____风,在其影响下该地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青藏高原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以冰川变化为例,从上世纪初算起,冰川退缩量已经超过30%,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变暖的加剧,冰川退缩进一步加剧。”青藏高原变化不仅影响青藏高原地区,还影响东亚、中亚、和南亚的人类生存环境,甚至影响到整个北半球和全球环境。
(1)概括三江源区1960~2002年气温总体变化特点。
(2)推测冰川大面积退缩后对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读图6、图7和表2,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非洲年降水量分布的总体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说明甲国a河水量变化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表2 甲国人口相关数据
(3)根据表2资料,说明甲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并简述其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4)可可和油棕是甲国家主要出口农产品,简述其发展可可和油棕产业的优势条件。
(5)指出甲国北部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和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任选其中一项说明其成因。
200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一是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节能,继续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落实电机、锅炉、汽车、空调、照明等方面的节能措施。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三是健全节能环保各项政策,按照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监测体系,狠抓落实。四是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国家机关、公共企事业单位要发挥表率作用。五是继续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加强石漠化、荒漠化治理,实施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保护水、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环境。穴是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某国人口总量、GDP总量及能源消耗总量变化情况。
(1)上图中,该国十年间人均GDP约上升了______%,单位GDP能源消耗约下降了__________ %。
(2)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3)减少有害物质排放,除降低单位CDP能源消耗外,还有哪些途径?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青海省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4年到2008年,环青海湖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31.3毫米。比1971年一2000年平均值增加了13%。
材料二:随着水位的上升,青海湖的面积也在逐渐“长大”。青海省气象局遥感监测与生态评估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青海湖的面积比2004年增加了132平方公里,达到4317平方公里。
材料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数据表明,喜马拉雅山脉所在地区的气温正以年均0.06摄氏度的速度持续上升。尼泊尔水文气象局的资料则显示,气温上升使该国一些冰川正以每年10米的速度快速退缩。冰川融水注入一些冰川湖后,冰川湖面积已经显著增大,决口危险大增。
材料四: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的苟仁错(错:藏语湖的意思),资料记载1990年时湖泊面积23.5平方公里,平均深1.3米以上,不到10年的时间竞完全干涸。高原东北部若尔盖地区的兴错,60年代3.3平方公里的湖泊面积现在仅存一片2平方公里的沼泽。
材料五:从2002年起,青海省在环湖地区开始实施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47万亩,保护天然林84.9万亩,治理沙化土地4875万亩,封山育林6万亩。这些措施使青海湖周边植被明显恢复,有效遏制了沙漠化的发展。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从水量的变化看有两种,即水量的增加和减少,分析青海湖的面积也在逐渐“长大”的原因是?
(3)简要回答青藏高原湖泊补给的主要类型?根据材料三,推测未来冰川湖水位可能的年际变化趋势?
.图17为甲市周边地区和甲市示意图,该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多雾,河流湍急,矿产资源丰富。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甲市河流向_______方向流动,甲城市的市区范围沿_______和_______伸展。
(2)简要评价甲市钢铁工业的发展条件。_______
(3)该地区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
(4)为综合利用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该地区可以建设_______、_______等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