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时,做了如下实验:
(1)提出问题:水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
① 取培养皿二个,在培养皿内铺一层吸水纸。
②将 ,均匀置于二个培养皿内。
③ 设置对照实验:(请选择下列与假设一致的合适选项填在横线上)
甲培养皿 ,乙培养皿 。 (
| A.水淹没种子 | B.放在适温下 |
| C.不加水 | D.放在冰箱里 E、加适量水) |
④ 每日定时观察其变化情况,并记录。
(4)实验现象:甲培养皿中 ;乙培养皿中 。
(5)实验结论: 。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 试管 |
加入物质 |
控制条件 |
检验方法 |
| 1号 |
馒头碎屑+2 mL唾液 |
37 ℃水溶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 2号 |
馒头碎屑+2 mL清水 |
37 ℃水溶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是试管;对照试管是试管。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为:1号试管,2号试管。
(3)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试管,2号试管。
试解决“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的一些问题。
(1)在实验之前进行。
(2)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排列)
(3)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淀粉,应该向叶片滴加。
(4)实验结果是遮光部分不变色,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该实验证明。
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有关实验记录。
| 试管号码 |
1 |
2 |
3 |
4 |
| 加入物质 |
馒头碎屑、清水 |
馒头碎屑、唾液 |
馒头碎屑、唾液 |
馒头碎屑、唾液 |
| 温度 |
37℃ |
37℃ |
100℃ |
0℃ |
| 时间 |
10分钟 |
10分钟 |
10分钟 |
10分钟 |
| 实验现象 |
变蓝 |
不变蓝 |
变蓝 |
变蓝 |
(1)若以1、2号为一组实验,你做出的实验假设是。
(2)若以2、3、4号为一组实验,实验中的变量是;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小丽同学在小卖部买了一盒牛奶,在喝牛奶之前我们应关注包装盒上的有关营养成分、生产厂家、产家地址、(至少答出两项)等内容。
小燕同学设计了甲装置用于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实验前将甲装置放到黑暗处24小时后,移出装置经阳光照射3小时;摘下A、B两个叶片,分别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漂洗后滴加碘液染色。
请据图分析回答:
⑴在氢氧化钠的作用下,A叶片与B叶片形成一组,其变量是空气中的。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应。
⑵小燕为该活动作出的假设是。
⑶叶片经过酒精隔水加热是为了溶解掉叶片中的,使后面的染色效果更加明显。
⑷A、B叶片经过染色后,能被染成蓝色的是[ ]叶片。因为该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制造出有机物——。
⑸小燕想继续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她将甲装置改进为乙装置,重复实验步骤。乙实验装置的设计合理吗?。请解释原因:。
当我们细细地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某同学猜想,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还是口腔中的唾液使馒头变甜的?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
| A.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分成2等份;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
| B.取2支洁净且大小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做如下处理: 在①号试管中放入1份馒头碎屑,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C.将2支试管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10分钟。改进() |
| D.在2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 |
E、观察并记录个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分析上述实验并回答:
(1)该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充分搅拌,这是为了模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实验的B步骤补充完整。
(3)该实验的C步骤有待改进,请将改进的方法记载本步骤的横线上。
(4)该探究实验设置的实验变量是;笨实验中设置②号试管的目的是。
(5)在①、②号试管中,会出现蓝色的试管是,出现蓝色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