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我国甲、乙两城市不同区域人口变化(%)统计图,完成题。

两城市发展进入(  )

A.城市化阶段 B.郊区城市化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导致两城市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
B.城市中心区危旧房改造与郊区新住宅建设的加快
C.城市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
D.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五种外力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沙尘暴、泥石流属于哪种外力作用()

A.① B.② C.③ D.④

除风化作用外,对地表地貌景观影响较大的外力作用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某天气系统气流沿40°N运动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此天气系统气压中心对应的气流平面图为()

A B C D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处云系比丁处窄而厚 B.甲处云系比丁处宽而厚
C.甲处比丙处气温高而气压低 D.即将出现阴雨天气的是丙处

重庆某地(29°N,106°E)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开展太阳高度观测活动。该小组在某一时刻测得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7°,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测得该正午太阳高度的可能日期及地球上开始出现极昼的纬度为()

A.4月22日 77°N B.5月24日 74°N
C.2月21日 77°S D.8月21日 74°S

该小组某学生通过研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发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可以建立模型计算得出。图为该学生建立的简单模型(已知a、b)。根据该模型,太阳直射点纬度φ(北半球φ取“+”、南半球取“-”)与a、b的关系为()

A.tanφ=a/b B.cotφ=b/a
C.tan(29°-φ)=a/b D.cot(29°-φ)=a/b

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和16:40,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该地的经度约为()

A.120°E B.125°E C.115°E D.110°E

该日可能在()

A.11月 B.9月 C.7月 D.5月

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图中甲、乙、丙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皆位于西半球 B.甲、乙在东半球,丙在西半球
C.丙在乙的西南方向 D.甲在丙的东北方向

若甲船于3月18日10时(区时)起,经过1小时40分钟越过了180°经线,则此时它到达地点的区时是

A.3月18日10时40分 B.3月19日11时40分
C.3月17日8时20分 D.3月17日11时40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