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m、200m、300m、400m。综合分析后,回答题。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若图中虚线代表河流的支流,其中有一条画错了 |
| B.图中海拔高度G处为100m,H处为400m |
| C.该地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 |
| D.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
图中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的最大值h,则h为( )
| A.199<h<200 | B.289<h<290 | C.299<h<300 | D.300<h<301 |
夏季风的推进位置及停留时间,直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时空分配和水旱灾害。图9为夏季风推进位置等纬度线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下列年份的7、8月份,华北地区干旱最严重的是
| A.1965年 | B.1975年 | C.1985年 | D.1995年 |
1967年7月25日,夏季风大致推进到
| A.北纬46度 | B.北纬42度 | C.北纬38度 | D.北纬34度 |
图8为我国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在不同资源条件下的生产潜力统计图(光合生产潜力是指其它影响因素处于最适宜状态时,作物利用当地光照资源的潜在生产力。光温生产潜力是指其它影响因素处于最适宜状态时,作物利用当地光照、热量资源的潜在生产力。其它生产潜力以此类推)。表1为该地区农业资源对不同作物的满足程度评价结果。回答问题。
表1
| 玉米 |
小麦 |
大豆 |
|
| 热量满足率 |
22% |
22% |
16% |
| 水分满足率 |
79% |
84% |
84% |
| 土壤养分满足率 |
84% |
84% |
84% |
| 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 |
76% |
29% |
41% |
该地区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可能是
| A.春小麦 | B.冬小麦 | C.大豆 | D.玉米 |
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 A.松嫩平原 | B.华北平原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藏南谷地 |
图7为我国东部亚热带季风区某区域的相关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该区域若有过境河流,其流向是
| A.自东向西 | B.自西向东 | C.自南向北 | D.自北向南 |
该区域最易受滑坡威胁的建筑物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图6是我国的人口密度与海拔高度和年降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读图回答问题。
对图中坐标含义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
②左图纵坐标为海拔,右图纵坐标为人口密度
③左图横坐标为年降水量,右图横坐标为海拔
④左图横坐标为海拔,右图横坐标为年降水量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对图示四地所在地形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甲地可能位于四川盆地 ②乙地可能位于青藏高原
③丙地可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 ④丁地可能位于东北平原
|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图4为浙江东部某市1978—2005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演变示意图,图5为该市1990—2008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演变图。读图回答问题。
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
| A.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
| 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
| C.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
|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
有关该区域发展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A.1978—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最快 |
| B.2002—2004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最合理 |
| C.目前该市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
| D.二、三产业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