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以上选文同时体现了孔子思想中怎样的重要原则?用四字概括。(1分)

答:
 
 
 
 

孔子教导子贡的交友之道,有人认为这样做是对朋友不负责任,但更有人认为并非不负责任,而是体现了以自主、独立、平等的个体关系为基础的交往准则,对后一种说法,你认同吗?请阐释理由。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滕定公薨①,世子谓然友曰②:“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然友之邹问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③,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
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
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④,歠粥⑤,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
世子曰:“然,是诚在我。”
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之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注释]①滕定公:滕国国君。②世子:指滕文公。然友:滕文公的老师。③宗国:鲁国的始封祖和滕国的始封祖是兄弟,按照宗法制度,滕国尊称鲁国为宗国。④冢宰:官名,原是辅佐天子的官,百官之长,相当于后世的宰相。⑤歠(chuò):饮,喝。
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
②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上文中,孟子阐述了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景春曰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②?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③,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 ①景春:战国时纵横家。②公孙衍:魏国人,号犀首,当时著名的说客。张仪:战国时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主张连横,为秦扩张势力。③古时男子年二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上文中,孟子阐述了怎样的主张?(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②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本段表现了《孟子》散文的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①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②,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③《太甲》曰④:‘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注释]①以上五句出自《诗经•豳风•鸱鸮》。②般(pán)乐:作乐。③以上两句出自《诗经•大雅•文王》。④《太甲》:《尚书》中的一篇已失传;现在《尚书》中的《太甲》,系晋人伪作。
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仁则荣,不仁则辱。
②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③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完成1~6题。
沈周
沈周,字启南,长洲人,工诗善画。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郡守欲荐周贤良,周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没,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②铨曹:吏部官员。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漫应曰 (2)宽备言其状

2.

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父没,或劝之仕 B. 卒供役而还
C. 故患有所不辟也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周以母故/而告以成功
B. 饭之而去/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C. 评者谓为明世第一/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入其姓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

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
(1)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译文:

(2)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译文:

5.

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

6.

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