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所学知识,读南亚地区图回答题:
关于印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
| B.气候为干湿季明显的热带草原气候 |
| C.居民多信奉印度教 |
| D.目前,粮食还不能自给 |
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亚洲面积最大,耕地最多的国家
②棉花主要分布在恒河及印度河流域
③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④发展中国家中工业体系较完整的国家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④ |
d工业区附近主要的经济作物是
| A.小麦 | B.棉花 | C.黄麻 | D.水稻 |
以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区是
| A.a工业区 | B.b工业区 | C.c工业区 | D.d工业区 |
由孟买直线到加尔各答,其年降水量的变化是
| A.逐渐减少 | B.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 |
| C.逐渐增加 | D.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 |
甘肃省舟曲县持续半年干旱后,2010年8月7日山区突降暴雨,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图甲为“泥石流发生时应急逃生示意图”,图乙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读图完成7~8题。
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 A.持续干旱是引发泥石流的根本原因 |
| 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泥石流的直接原因 |
| C.地势低洼且起伏小,易受洪涝影响 |
| D.暴雨导致岩体崩塌、滑坡,形成大量碎屑物质 |
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14中O点,合理的逃生线路有
| A.②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①④ |
图为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春旱、寒潮、沙尘暴 | B.寒潮、台风、沙尘暴 |
| C.春旱、暴雪、沙尘暴 | D.洪涝、寒潮、泥石流 |
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四川盆地 | B.云贵高原 | C.东南丘陵 | D.华北平原 |
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城市地下和转化为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随着城市化进程,现在渗入地下和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32%和43%。据此回答3-4题。产生城市地表径流比重增加的原因是()
| A.城市气候异常,导致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
| B.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
| C.城市开挖了数条人工河道 |
| D.城市绿化面积减少,道路与建筑用地面积增加 |
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有()
| A.城市河道发生洪水的频率相应减少 |
| B.城市河道中悬浮固体和污染物含量增加 |
| C.城市地表的蒸发、蒸腾数量相对减少 |
| D.城市可利用水资源减少 |
读图,完成1~2题。
如图所示,土石崩塌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 A.暴雨 | B.泥石流 | C.滑坡 | D.地震 |
图示现象发生后,从趋利避害的角度考虑,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取走赌塞河道的土石 |
| B.可在土石坝的基础上,建设水库 |
| C.开挖新的河道 |
| D.疏散下游两岸的居民 |
图4是某地气温、降水、潜水水位(潜水面海拔)年内变化图。读图回答29--30题。
图4所示的这类气候条件容易诱发的地理现象是
| A.寒潮 | B.泥石流 | C.凌汛 | D.沙尘暴 |
下列城市所在地域,与图4所示的气候类型相同、海拔相近的是
| A.天津 | B.昆明 | C.成都 | D.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