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上述材料认为,百家争鸣出现文化觉醒的基本条件是

A.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形成 B.贵族中的士阶层地位上升
C.诸侯争霸对人才的需求 D.社会大裂变对文化的破坏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在征服战争之始,即匆忙开科取士。其政治用心,正如时人所云:‘开科取士,则读书者有出仕之望,而从逆之念自息’”,材料反映清政府实行科举考试的目的是

A.扩大了官吏来源 B.束缚读书人的思想
C.笼络汉族知识分子 D.推动各民族文化融合

清代宫廷戏《宰相刘罗锅》曾风靡一时,但该剧的片名却犯了历史学上的一个常识性错误。根据你掌握的历史知识,你认为它所犯的错误应是

A.“罗锅”一词有辱刘墉人格 B.片名与剧情名实不符
C.“宰相”称谓违背历史真实 D.作品中的宰相不止刘墉一人

《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一书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三个阶段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C.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D.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唐宋加强君权的共同措施是

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分割宰相权力来加强君权
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霸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