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 A.先秦儒学 | B.汉代经学 | C.隋唐佛学 | D.宋明理学 |
据统计,1997年,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由1978年的97%下降至5%。在工业品出厂价中,国家定价的比重仅占4 %。材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是()
| A.推行物价“双轨制”以抑制通货膨胀 |
| 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加强 |
| C.更多开放农业产品收购价格 |
| D.缩小工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 |
下面是某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比例示意图。这一时期()
| A.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
|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 C.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最大的障碍 |
| D.国家干预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
国民党正规军进入上海前,首先到上海的是属于军统系统的忠义救国军。接下去就是“鸡鹰满天飞,饿虎就地滚”,前者是指由重庆乘飞机前来的接收大员,后者是指原来潜伏上海而此时公开出面趁火打劫的“地下工作人员”。上海市民痛心疾首地问道:“难道这就是天亮了吗?”材料所述这一现象发生的背景是()
| A.国民革命时期北伐部队进入上海 |
| B.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
| C.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进驻上海 |
|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逼近上海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这说明()
| A.中国的近代文明对西方具有吸引力 |
| B.文化的自身魅力决定其传播的程度 |
| C.文明的交融和汲取具有明显的差异 |
| D.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过程较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