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文言选段《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完成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及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4分)
夜昏怠(       )       ②辄水沃面(        )
仕(       )           ④天下之乐而乐(        )
下面各句中“而”的用法和“二岁而孤”用法相同的是(    )

A.夺而杀尉 B.黑质而白章
C.久而乃和 D.而吾以捕蛇独存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妻 子 衣 食 自 足 而 已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短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范仲淹“以天下为已任”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月色入户

户:

  

②念无与为乐者

念:

  

(2)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相与步于中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你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高昌 平,帝 宴两仪殿,叹曰:"高昌若不失德,岂至于亡!然朕亦当自戒,不以小人之言而议君子,庶几获安也。"徵 曰:"昔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者饮,桓公请叔牙日:'盍 起为寡人寿?'叔牙奉觞而起曰:'愿公无忘在莒时,使管仲无忘束缚于鲁时,使宁戚无忘饭牛车下时。'桓公避席而谢曰:'寡人与二大夫能无惠夫子之言,则社稷不危矣。'"帝曰:"朕不敢忘布衣时,公不得忘叔牙之为人也。"

(节选自《二十四史•魏徵传》)

【解释】①高昌:地名。②帝:唐太宗。③徵:魏徵。④盍(hé):何不。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虽欲 · ,无可进者

寡人与二大夫能无惠夫子之 ·

B.门庭 ·

高昌 · 不失德

C. 闻寡人之耳者,受 ·

使宁戚无忘饭牛车 ·

D.使管仲无忘束缚 · 鲁时

能谤讥 · 市朝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朕不敢忘布衣时,公不得忘叔牙之为人也。

(3)写出【甲】文中从国内外两个方面表现齐王纳谏后所取得的巨大成效的语句。

(4)【甲】文中齐王和【乙】文中唐太宗接受劝谏后,做法有何不同?

与王介甫第一书

【宋】曾巩

巩启: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 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

【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词。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间 以 王 回 文 示 之 亦 以 书 来 言 此 人 文 字 可 惊 世 所 无 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及舟船侍从以 西 ·

· 不与足下共讲评之

③欧公更欲足下 · 开廓其文

④余 · 到京作书去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4)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5)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

短文两篇

【宋】苏轼

【注释】①两篇短文为作者被贬黄州、汝州时所作。②某:与后文的"公"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③仆:对自己的谦称。④陂(bēi):山坡,斜坡。⑤黑牡丹:牛的戏称。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 欲遣人求之

   

②而李江州忽送一部 ·

   

③昨日一牛病 ·

   

④用其言而 ·

   

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3)阅读两篇短文,仔细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参考已有批注,给【甲】【乙】【丙】三处作批注。

【甲】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    

【乙】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丙】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 · 而入胡。(《塞翁失马》)

(2) · 斯人,吾谁与 · ?(《岳阳楼记》)

(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 · 安陵,安陵君其 · 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