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认为, “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B.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
| 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 D.体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思想 |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
|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
|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了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
|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
|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民主自由 |
|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
当代学者朱兆华认为:“(新中国)这种体制内的监督, 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文中“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是指()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D.“依法治国”方略写进宪法 |
1918年,孙中山致电苏维埃政府说:“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员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更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
①以俄为师,探寻新的革命道路②思想观念开始发生重大转变
③萌生与中共合作的愿望④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倾向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④ |
近代有人指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也。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贱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与上述材料相吻合的观点是()
| A.“革命是除旧布新之良药” |
| B.“君臣一伦,亦全从人立之法而出,有人立之法,然后有君臣” |
| C.“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 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