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小组围绕“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搜索,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1)下图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请将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 ;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 ;④.属于新文化时期的是 ;
(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3)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6分)
(1)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史称她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改正:
(2)隋朝时创立三省六部制,唐朝时完善。
改正:
(3)北宋前期,江浙地区商业活动繁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改正: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世人研究中国文化的极大热潮。请根据提示写出下列相关人物。
(1)他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剧烈变化,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意识,并且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名句,被誉为“诗圣”。他是
(2)他的诗雄奇飘逸,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称“诗仙”。他是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拔。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阅读材料回答:
(1)“魏主”指的是谁?
(2)诏令说的是什么改革?
(3)“魏主”的改革还有什么内容?
(4)“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东汉末年以来,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大分裂时期,造成北方战乱不断,人口大量南迁,从而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从东晋南朝开始,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宋元时期,南移的过程最终完成。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基本转移到南方的原因有哪些?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1)1950-1958年,人民政府采取哪些措施发展农村农业生产?又有什么失误?
(2)建国初期,为了解决广大的农民无地或少地的问题,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
(3)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不想饿死的农民在一起发誓,签下分田到户“生死契约”,关闭了一扇门,又开启了一扇门。这里“关闭的门”和“开启的门”分别指的是什么?
(4)说说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农村实行了哪些富民政策或措施。
(5)请你针对我国当前的“三农”问题,提出不少于两点解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