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申报》的部分记事,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年份 |
记 事 |
1918 |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
1932 |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 |
1937 |
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
1938 |
香港版出刊。 |
①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
③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
④《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周村人陈寿亭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到资产雄厚企业家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到:“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出身贫贱低微,社会地位低下 | 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
C.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 | D.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刺激 |
“1922年,西方列强在医治好战争创伤后,带着他们的商品和资本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的黄金时代结束,代之而来的是更加动荡和不安的时期。荣氏企业也和全国所有民族企业一样,在内外压迫下,蒙受了不少损失。”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外国资本主义加紧经济侵略 ②北洋军阀的割据和混战
③国内工人罢工运动大力抵制 ④国民政府时期的内外形势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奏请通饬开办矿务,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这一举措
A.标志着清廷对民族工业政策的彻底放宽 |
B.其意在支持商办企业与外商企业展开竞争 |
C.目的是模仿西方国家“工业立国”政策 |
D.是为解决战争赔款和财政匮乏而进行调整 |
1885年,广东一些手工丝织业者捣毁新式机器缫丝厂,杀死丝厂工人。事件发生后,地方官员派兵查封各处丝厂,理由是“平民不得私擅购置机器”。这一现象说明
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官府的歧视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遭到守旧势力的阻碍
③清政府重视社会稳定,平衡各方利益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 |
李鸿章认为:“然欲自强必先理财,而议者辄指为言利;欲自强必图振作,而议者辄斥以喜事。”李鸿章不畏成见,敢于“言利”的表现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 B.创办汉阳铁厂 | C.创办轮船招商局 | D.创办京师同文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