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 经营项目 |
数量 |
产量 |
收入(白银) |
| 稻 |
30亩 |
90石 |
90两 |
| 桑 |
10亩 |
养蚕600个(卖出250个,织绢120匹) |
125两 |
| 家禽 |
58头 |
(略) |
55两 |
从材料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C.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D.湖州地区丝织业发达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①第一次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②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
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 A.①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马克思主义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那么,促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根本因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 B.资本主义弊端的日益暴露 |
| C.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研究 |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2009年,影片《建国大业》热播,一个个动人的场面,一句句经典的台词,一个个熟知的人物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出现了毛泽东与蒋介石在一起的画面,当时二人讨论的主要问题
| A.合作抗日 | B.军队国家化 | C.和平建国 | D.政治民主化 |
1931年9月19日,北平部分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同年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提出“立泯系派之见,共赴国难”。这说明
| A.日本侵华使民族矛盾激化 | B.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 |
| C.中共统一战线政策被接受 | D.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
1935年2月,在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娄山关·忆秦娥》。其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体现了他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首词的重要背景是
| A.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 |
| B.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 |
| C.遵义会议召开,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 D.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