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将改变亚洲和世界》中提到:“贯穿韩朝两国的轨道线也许能把朝鲜半岛变成区域贸易的一个通道。如果恢复这条线路并将它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贯通,就会把朝鲜半岛和欧洲连接起来,使商品从欧亚大陆一端运到另一端的时间缩短两周,为韩国节约34—50美元的运输成本。”据此段材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火车线路将世界上两大经刘可区融合成为一个巨大的欧亚市场 |
B.朝鲜拥有经济地区之核心的重要地位 |
C.这是帮助朝鲜走出经济困境的方法之一 |
D.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亚洲将成为2012年世界经济中心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战争结束后,这一建议体现为 ( )
A.《关贸总协定》签署 | B.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
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 D.“冷战”秩序的建立 |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指出: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京大学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到1957年有400项。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就达到了3 406项,其中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的有119项,属于国内首创的有981项。这表明(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B.“双百”方针推动了科技发展 |
C.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 | D.科技工作者具有非凡创造力 |
《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关于这个“新的社会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这个“新的社会组织”指的是农业合作社 |
B.这个“新的社会组织”指的是人民公社 |
C.它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
D.它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是人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下列关于这两次探索相同之处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都注重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 B.都借鉴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验 |
C.都放弃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 D.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
历史上中苏两国曾经走过相似的道路,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C=G,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A=E | B.B=F |
C.B=H | D.D=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