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这在客观上反映了( )
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
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
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③④ |
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③商品经济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清代广东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从材料可以得到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①罗定山区的冶铁工场规模很大②冶铁业发展带动人口聚居情况的出现
③冶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④这是一家采用了雇工经营的新式企业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的是()
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 | B.推动水利的兴修 |
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 |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
“代田法”是西汉农学家赵过在总结劳动人民保苗抗旱的生产经验基础上推广的。它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
A.刀耕火种 | B.精耕细作 | C.依赖灌溉 | D.男耕女织 |
秦国的广大农民在看到商鞅变法的措施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如下图),主要是因为
①连坐制度可以使他们远离刑罚的惩罚
②奖励耕织刺激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
③奖励军功给他们提供了改变社会地位的机会
④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得到了国家法律的认可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