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1979年2月五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将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定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B.福利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
C.其特点是覆盖面虽然广,但高收入阶层受惠多
D.实质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
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

有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这里的“变革”和“再生”主要是指
①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③“新经济”的出现④推行社会福利制策,逐步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