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谭期岁而孤,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动劳备至。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扬州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宾友之礼。
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本国中正。以母忧去职。服阕,为鄄城令,过濮水,作《庄子赞》以示功曹。而廷掾张延为作答教,其文甚美。谭异而荐之,遂见升擢。及潭为庐江,延已为准陵太守。又举寒族周访为孝廉,访果立功名,时以谭为知人。以父墓毁去官。寻除尚书郎。
永宁初,出为郏令。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司徒王戎闻而善之,出谷三百斛以助之。谭甚有政绩,再迁庐江内史,加绥远将军。时石冰之党陆圭等屯据渚县,谭遣司马褚敦讨平之。以功封都亭侯,食邑千户,赐绢千匹。
陈敏之乱,吴士多为其所逼。顾荣先受敏官,而潜谋图之。谭不悟荣旨,露檄远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又在郡政严,而与上司多忤。扬州剌史刘陶素与谭不善,因法收谭,下寿阳狱。镇东将军周馥与谭素相亲善,理而出之。及甘卓讨馥,百姓奔散。甘卓尝为东海王越所捕,下令敢有匿者诛之,卓投潭而免。及此役也,卓遣人求之曰:“华侯安在?吾甘扬威使也。”谭答不知,遗绢二匹以遣之。使反,告卓。卓曰:“此华侯也。”‘复求之,谭已亡矣。后为纪瞻所荐,而为顾荣所止遏,遂数年不得调。
建兴初,元帝为命镇东军谘祭酒。谭博学多通,在府无事,乃著书三十卷,名曰《辨道》,上笺进之,帝亲自览焉。转丞相军谘祭酒,领郡大中正。谭荐干宝、范珧于朝,乃上笺求退曰:“谭闻霸主远听,以求才为务;僚属量身,以审己为分。谭自登清显,出入二载,执笔无赞事之功,拾遗无补阙之绩;过在纳言,暗于举善,狂冠未宾,复乏谋策。年向七十,志力日衰,素餐无劳,实宜辞退。”不听。久之,加散骑常侍,屡以疾辞。及王敦作逆,谭疾甚,不能入省,坐免,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二》)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母忧去职忧:担忧。 | B. 出为郏令出:(官员)外调。 |
C.使反,告卓反:返回。 | D.狂寇未宾宾:归顺。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谭异而存之,遂见升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B.因法收谭,下寿阳狱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 |
C.在府无事,乃著书三十卷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D.僚属量身,以审己为分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谭一岁时就死了父亲,由母亲养大成人,他少时勤奋好学,已表现出论辩的才华。 |
B.华谭为官司能荐贤举能,并获得了“知人”的好名声,他先后举荐过张延、干宝等人。 |
C.华谭为官体恤百姓,卓有政绩,两次升任庐江内史;又为政谨严,常因此得罪上司。 |
D.华谭学识渊博,曾因著《辩道》而得到元帝赏识,他又因职务清闲,多次提出辞职。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
日磾(音mì)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宫,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
久之,武帝游宴见马,后宫满侧。日磾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莫不窃视,至日磾独不敢。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上奇焉,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迁侍中、驸马都慰、光禄大夫。日磾既亲近,未尝有过失,上甚信爱之,赏赐累千金,出则骖乘,入侍左右。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上闻,愈厚焉。
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嘉之。病死,诏图画于甘泉宫,署曰“休屠王阏氏”。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然后乃去。日磾子二人皆爱,为帝弄儿,常在旁侧。弄儿或自后拥上项,日磾在前,见而目之。弄儿走且啼曰:“翁怒。”上谓日磾“何怒吾儿为?”其后弄儿壮大,不谨,自殿下与宫人戏,日磾适见之,恶其淫乱,遂杀弄儿。弄儿即日磾长子也。上闻之大怒,日磾顿首谢,具言所以杀弄儿状。上甚哀,为之泣,已而心敬日磾。
初,莽何罗与江充相善,及充败卫太子,何罗弟通用诛太子时力战得封。后上知太子冤,□夷灭充宗族党与。何罗兄弟惧及,遂谋为逆。日磾视其志意有非常,心疑之,阴独察其动静,与俱上下。何罗亦觉日磾意,以故久不得发。是时,上行幸林光宫,日磾小疾卧庐。何罗与通矫制夜出,共杀使者,发兵。明旦,上未起,何罗亡何从外入。日磾奏厕心动,立入坐内户下。须臾,何罗袖白刃从东箱上,见日磾,色变,走趋卧内欲入,行触宝瑟,僵。日磾得抱何罗,因传曰:“莽何罗反!”上惊起,左右拔刃欲格之,上恐并中日磾,止勿格。日磾捽胡投何罗殿下,得禽缚之,穷治皆伏辜。由是著忠孝节。
日磾自在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赐出宫女,不敢近。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及上病,属霍光以辅少主,光让日磾。日磾曰:“臣外国人,且使匈奴轻汉。”于是遂为光副。光以女妻日磾子赏。初,武帝遗诏以讨莽何罗功封日磾为秺侯,日磾以帝少不受封。辅政岁余,病困,大将军光白封日磾,卧授印绶。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
(节选自《汉书·霍光金日磾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署曰“休屠王阏氏”署:部署 |
B.日磾顿首谢谢:感谢 |
C.莽何罗与江充相善善:善良 |
D.属霍光以辅少主属:嘱咐 |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宫
②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嘉之
③后上知太子冤,□夷灭充宗族党与
A.①且②则③为 | B.①以②而③乃 |
C.①且②则③乃 | D.①以②而③为 |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
②何罗与通矫制夜出,共杀使者,发兵。
课内翻译
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②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阅读下面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文后小题。(共22分)
日磾(音mì)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宫,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
久之,武帝游宴见马,后宫满侧。日磾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莫不窃视,至日磾独不敢。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上奇焉,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迁侍中、驸马都慰、光禄大夫。日磾既亲近,未尝有过失,上甚信爱之,赏赐累千金,出则骖乘,入侍左右。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上闻,愈厚焉。
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嘉之。病死,诏图画于甘泉宫,署曰“休屠王阏氏”。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然后乃去。日磾子二人皆爱,为帝弄儿,常在旁侧。弄儿或自后拥上项,日磾在前,见而目之。弄儿走且啼曰:“翁怒。”上谓日磾“何怒吾儿为?”其后弄儿壮大,不谨,自殿下与宫人戏,日磾适见之,恶其淫乱,遂杀弄儿。弄儿即日磾长子也。上闻之大怒,日磾顿首谢,具言所以杀弄儿状。上甚哀,为之泣,已而心敬日磾。
初,莽何罗与江充相善,及充败卫太子,何罗弟通用诛太子时力战得封。后上知太子冤,□夷灭充宗族党与。何罗兄弟惧及,遂谋为逆。日磾视其志意有非常,心疑之,阴独察其动静,与俱上下。何罗亦觉日磾意,以故久不得发。是时,上行幸林光宫,日磾小疾卧庐。何罗与通矫制夜出,共杀使者,发兵。明旦,上未起,何罗亡何从外入。日磾奏厕心动,立入坐内户下。须臾,何罗袖白刃从东箱上,见日磾,色变,走趋卧内欲入,行触宝瑟,僵。日磾得抱何罗,因传曰:“莽何罗反!”上惊起,左右拔刃欲格之,上恐并中日磾,止勿格。日磾捽胡投何罗殿下,得禽缚之,穷治皆伏辜。由是著忠孝节。
日磾自在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赐出宫女,不敢近。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及上病,属霍光以辅少主,光让日磾。日磾曰:“臣外国人,且使匈奴轻汉。”于是遂为光副。光以女妻日磾子赏。初,武帝遗诏以讨莽何罗功封日磾为秺侯,日磾以帝少不受封。辅政岁余,病困,大将军光白封日磾,卧授印绶。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
(节选自《汉书·霍光金日磾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署曰“休屠王阏氏”署:部署 |
B.日磾顿首谢谢:感谢 |
C.莽何罗与江充相善善:善良 |
D.属霍光以辅少主属:嘱咐 |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宫
②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嘉之
③后上知太子冤,□夷灭充宗族党与
A.①且②则③为 | B.①以②而③乃 |
C.①且②则③乃 | D.①以②而③为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 |
B.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 |
C.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 |
D.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日磾原本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父亲被杀后自己入宫做了马夫,但他忠于职守,态度诚信,所以很快得到皇帝的器重,被封为“秺侯”。 |
B.金日磾怀疑莽何罗兄弟有谋反之心,独自一人在暗处观察他们的动静,和他们一同起居生活,并且通过斗智和斗勇,最终制止了一场叛乱。 |
C.皇上病重时,嘱咐大将军霍光辅佐少主,面对霍光的谦让,金日磾认为自己是一个外族人,不能担此重任,这么做只会让匈奴看不起汉朝。 |
D.金日磾作为一个异族战俘,却能凭借自己的“忠孝”、“笃慎”受到皇上的恩宠,除了个人努力外,与汉武帝知人善任的胆识和气魄分不开。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
②何罗与通矫制夜出,共杀使者,发兵?
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金日磾“忠孝”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焚 驴 志
[金]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①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由困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②,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据四部丛刊本《滹南遗老集》)
【注】①厌禳(ráng):祭犯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小数:此指小法术。②暴巫投魃(bá)暴,同“曝”。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命亟取亟:多次 |
B.而谓我之愆愆:过失 |
C.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爱:吝惜 |
D.人情初不怿也怿:高兴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适民家有产白驴者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B.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
C.盍亦求诸是类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D.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未知生,焉知死 |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
B.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
C.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
D.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
下列各句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河朔一带大旱,镇阳帅自言忧农,似乎是一个体恤百姓的好官,可采取的措施荒唐可笑,作者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活画出一个迂腐无能而又貌似忧民勤政的官僚形象。 |
B.文章列举 “殷之旱”、“卫之旱”、“汉旱”、“唐旱”等历史记载,进一步证明了“人为”的祸害,也表现出作者是相信“天旱”乃出于“人为”的说法的。 |
C.文章交待了镇阳帅“焚驴祈雨”的荒唐举动后,宕开一笔,在正面叙述的同时,又以“白驴托梦”的间接表述,更激烈地讽刺了迷信的无稽和昏官的无能。 |
D.“释驴”之举再一次揭示了镇阳帅之迂腐无能,而“未几而雨”所引起的“岁卒以空”正是这种无能带的直接后果。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2)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
(3)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焚 驴 志
[金]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①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由困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②,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据四部丛刊本《滹南遗老集》)
【注】①厌禳(ráng):祭犯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小数:此指小法术。②暴巫投魃(bá)暴,同“曝”。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命亟取亟:多次 |
B.而谓我之愆愆:过失 |
C.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爱:吝惜 |
D.人情初不怿也怿:高兴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适民家有产白驴者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B.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
C.盍亦求诸是类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D.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未知生,焉知死 |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
B.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
C.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
D.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
下列各句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河朔一带大旱,镇阳帅自言忧农,似乎是一个体恤百姓的好官,可采取的措施荒唐可笑,作者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活画出一个迂腐无能而又貌似忧民勤政的官僚形象。 |
B.文章列举 “殷之旱”、“卫之旱”、“汉旱”、“唐旱”等历史记载,进一步证明了“人为”的祸害,也表现出作者是相信“天旱”乃出于“人为”的说法的。 |
C.文章交待了镇阳帅“焚驴祈雨”的荒唐举动后,宕开一笔,在正面叙述的同时,又以“白驴托梦”的间接表述,更激烈地讽刺了迷信的无稽和昏官的无能。 |
D.“释驴”之举再一次揭示了镇阳帅之迂腐无能,而“未几而雨”所引起的“岁卒以空”正是这种无能带的直接后果。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2)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
(3)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