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邈,字彦思,临江清江人,唐宗室宰相适之之后。少有才略,以父任为太庙斋郎,擢通判河间府。以迕蔡京、童贯,迁知霸州,为辽国贺正副使。还,贯将连金人夹攻契丹,呼邈至私第,以语动之,使附己。邈言契丹人未厌其主,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贯不能用,乃乞致仕。叹曰:“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金人犯京师,诏趣入见,邈慨然复起就道。既至,会姚平仲战不利,京师震动。上问御敌奈何,邈言:“胜负兵家之常势,陛下无过忧,第古未有和战不定而能成功者。”因言:“种师道宿将,有重名,二敌所畏。朝廷自主和议,而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使见可击而进,胜固社稷之福;不胜,亦足使敌知吾将帅有以国为任者。”上称善。
守真定,兵不满二千,钱不满二百万,自度无以拒敌,乃谕民出财,共为死守。民恃邈为固,不数日,得钱十三万贯、粟十一万石,募民为勇敢亦数千人。金人至,邈乞师于宣抚副使,且间道走蜡书上闻,皆不报。城被围,且战且守,相持四旬。城破,邈巷战不克,将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斡离不胁邈拜,不拜,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乃拘于燕山府。
金人问曰:“集民兵击我,谓我为贼,何也?”邈曰:“汝负盟,所至掠吾金帛子女,何讳吾言敌?”不能屈。久之,欲以邈知沧州,笑而不答,且说之曰:“汝不以此时归二帝及两河地,岁取重币如契丹,以为长利,强尚可恃乎?”金人讳其言,命邈被发左衽,邈愤,诋毁甚力。金人大怒,遂遇害。将死,颜色不变,南向再拜,端坐就戮。燕人为之流涕。
(选自《宋史·忠义传》,有删节)   【注】①完颜斡离不,金太祖第二子。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迕蔡京、童贯,迁知霸州迕:触犯。
B.趣入见趣:急速。
C.巷战不克克:能够。
D.讳吾言敌讳:忌讳。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邈有“才略”的一组是(   )
①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       ②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③邈慨然复起就道               ④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
⑤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   ⑥邈愤,诋毁甚力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贯曾有联合金人夹击契丹的计划,并召李邈到私人府第谋划这件事,但李邈认为契丹百姓尚未厌弃自己的君主,时机尚不成熟,因此不赞成。
B.金人进犯京师,李邈建议皇上不能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应该早作决断,放弃和谈,把全部兵权都交给老将种师道,和金人决一死战。
C.李邈守卫真定,充分调动百姓的力量,坚守了一个多月。城池被攻破,仍顽强抵抗。被俘后,也能保持民族气节,坚决不向金人臣服。
D.金人想收买李邈,以官职相诱,没有成功。逼李邈改变宋人的服饰装扮,又被李邈义正辞严地斥责。李邈被杀害之时,燕地的百姓也为他流泪。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邈乞师于宣抚副使,且间道走蜡书上闻,皆不报。
②颜色不变,南向再拜,端坐就戮。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书称欧阳永叔、尹师鲁、蔡君谟诸君以见比。此数公今之所谓贤者,不可以某比。足下又以江南士大夫为无能文者而李泰伯曾子固豪士某与纳焉江南士大夫良多度足下不遍识。安知无有道与艺,闭匿不自见于世者乎?特以二君概之,亦不可也。况如某者,岂足道哉?恐伤足下之信,而又重某之无状,不敢当而有也。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圣人之言如此,唯足下思之而已。闻将东游,它语须面尽之。 (节选自王安石《答王景山书》)
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足 下 又 以 江 南 士 大 夫 为 无 能 文 者 而 李 泰 伯 曾 子 固 豪 士 某 与 纳 焉 江 南 士 大 夫良多 度 足 下 不 遍 识
由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是 。(限填书名)
依据材料,由欧阳修单独修订的史书是(3 分)()

A.《新唐书》 B.《新五代史》 C.《宋史》 D.《旧唐书》

王安石在自谦的同时还对王景山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史记 李将军列传》有删节)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A.专以射为戏, B.善骑射,杀首虏多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3分)()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非常倜傥之人称焉。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郭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辆。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士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励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宽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专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
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辞不经,又类卜相之书。今录其章章效于事者,着之篇末。
(节选自 《后汉书•郭林宗传》 )
[注] ①斗筲:喻低微、卑贱。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遭母,有至孝称。 忧:疾病。
B.司徒黄琼,太常赵典举有道。 辟:征召。
C.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坟籍:古代典籍,泛指古书。
D.弟子以千。 数:计数。

下列各句中,分别表明郭太“好学善友”和“鉴品士人”的一组是( )

A.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
B.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
C.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辆。 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D.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居不违反母亲的意旨,出仕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后来陈蕃、窦武遇害,郭林宗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
B.郭太曾经在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折垫起来戴在头上,当时人们也学着他故意折巾一角,叫做"林宗巾",为人所敬慕到这种地步。
C.郭太早年丧父,母亲让他在县里做事。林宗说:“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卑贱的工作呢?”就辞掉不去。跟屈伯彦学习,三年毕业,博通群书,擅长音律。
D.郭林宗死,志同道合的人为他建墓碑,蔡邕写祭文,蔡表示郭林宗品行高尚,文章没有夸大其辞。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
(2)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专政而不能伤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绾称病不行。文帝崩时,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 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诮呵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 ”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何也? ”对曰:“死罪,实病。”上赐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为丞相三岁,景帝崩,武帝立。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其后绾卒,子信代。坐酎金失侯。(《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迁为中郎将(依次) B.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通“嘱”)
C.常他将(责备) D.天子以为敦厚,可少主(辅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绾称病不行
举世誉之不加劝
B.文帝崩时
斥鴳笑之曰:彼奚适也?
C.上赐
执其手而与
D.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臣具表闻,辞不就职
下列四句中句式和所给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安在其不辱也。
C.绾长者,善遇之。 D.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卫绾“醇谨敦厚”的一组是()
①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
②有功,常让他将
③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
④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
⑤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
⑥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
(2)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
(3)其后绾卒,子信代。坐酬金失侯。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题目。(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9分,共15分)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
苏轼
黄州山水清远,土风醇厚。其民寡求不争,其士静而文,朴而不。虽闾巷小民,知尊爱贤者,曰:“吾州虽远小,然王元之、韩魏公,尝辱居焉。”以夸于四方之人。元之自黄州迁蕲州,没于蕲,然世之称元之者,必曰黄州,而黄人亦曰“吾元之也”。魏公黄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诗。
夫贤人君子,天之所以遗斯民,天下之所共有,而黄人独私以为宠,岂其尊德乐道,独异于他邦也欤?抑二公与此州之人,有宿昔契?不可知也。元之为郡守,有德于民,民怀之不忘也固宜。魏公家艰,从其兄居耳,民何自知之?《诗》云:“有斐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金锡圭璧之所在,瓦石草木其光泽矣,何必施于用?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奉议郎孙贲公素,黄人也,而客于公。公知之深,盖所谓教授书记者也。而轼亦公之门人,谪居于黄五年,治东坡,筑雪堂,盖将老焉,则亦黄人也。于是相与摹公之诗而刻之石,以为黄人无穷之思。而吾二人者,亦庶几托此以不忘乎?21*cnjy*com
【注释】①韩魏公,北宋大臣韩琦,封魏国公。与范仲淹齐名,历任边疆大臣,功勋卓著。②圭,一种玉器。③教授,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朴而不陋:浅陋
B.魏公黄四十余年去:离开
C.天之所以斯民遗:给予
D.瓦石草木其光泽矣被:覆盖

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民寡求不争/朝济夕设版焉 B.有宿昔契/亦犹今视昔
C.魏公家艰/又申之揽茝 D.民自知之/贵贱情

下列各选项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吾元之也”充分表现出黄人因元之曾为官黄州的自豪之情以及对元之的亲切喜爱之感。
B.文章第二段叙写王元之,主要是用他的德政来衬托韩魏公的品行:虽然韩魏公未曾在此为官,但其醇厚闲静的品性依然感染黄州人士。
C.第三段中“则亦黄人也”一句既写苏轼对黄州风土人情的喜爱,也有谪居黄州多年,且年已渐老而无所成就的悲苦之情。
D.首尾两端均用一“思”字,有韩魏公对黄州百姓的思念,有黄州百姓对韩魏公的怀念,两种“思”互为影响,使高尚之士,淳善之乡相得益彰。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黄州山水清远,土风厚善
(2)民怀之不忘也固宜。
(3)治东坡,筑雪堂,盖将老焉,则亦黄人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