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史记 李将军列传》有删节)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
A.专以射为戏,竟死 | B.用善骑射,杀首虏多 |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3分)( )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非常倜傥之人称焉。
把下列在第一模块所学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③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⑤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
⑦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司马光《赤壁之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颖脱不群,任真自得群:合群 | B.州召主簿,不就就:接受 |
C.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聊:悠闲 | D.耻复屈身后代耻:以……为耻辱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乐琴书以消忧 |
B.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
C.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D.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
以下六句话中,全都直接表现陶潜志趣的一项是( )
①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②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③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④令吾常醉于酒,足矣。⑤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⑥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像陶潜一样安贫乐道,但时人并不认为这篇文章是实录。 |
B.因亲人年迈,家里贫穷,陶潜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繁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 |
C.陶潜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
D.陶潜的妻子和他志趣相同。元嘉四年,陶潜将要接受朝廷征聘,却恰好去世了。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②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人。其幼时,俊警异甚。有司方以诗赋取士,格非独用意经学,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遂登进士第。调冀州司户参军,试学官,为郓州教授,郡守以其贫,欲使兼他官,谢不可。入补太学录,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尝著《洛阳名园记》,谓“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其后洛阳陷于金,人以为知言。绍圣立局编元祐①章奏,以为检讨,不就,戾②执政意,通判广信军。有道士说人祸福或中,出必乘车,氓俗信惑,格非遇之途,叱左右取车中道士来,穷治其奸,杖而出诸境。召为校书郎,迁著作佐郎、礼部员外郎,提点京东刑狱,以党籍罢,卒,年六十一。
格非苦心工于词章,陵轹③直前,无难易可否,笔力不少滞。尝言:“文不可以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且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伯伦《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
注释:①绍圣、元祐:均为宋哲宗年号。 ②戾:违反。 ③陵轹(lì):超过。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使兼他官,谢不可谢:感谢 |
B.天下治乱之候也治:安定太平 |
C.迁著作佐郎、礼部员外郎迁:晋升 |
D.以党籍罢罢:免官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郡守以其贫,欲使兼他官将以衅钟 |
B.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C.其后洛阳陷于金,人以为知言其若是,孰能御之 |
D.格非遇之途,叱左右取车中道士来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格非幼年就机敏出众,他潜心研究经学,写《礼记说》几十万言,得中进士。 |
B.李格非写《洛阳名园记》,提出“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的观点。 |
C.有道士能准确预测人的祸福,致使百姓迷信他,李格非亲自把他捉来,并施以杖刑。 |
D.李格非认为写文章贵在诚心,不能随意,只有做到字字从肺肝出,才能写出好文章。 |
翻译
(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2)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5)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名存亡鲁,实困强齐也。”吴王曰:“吾尝与越战,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勾践顿首再拜,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弊,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
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今夫齐与吴将战,彼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晋军大恐,曰:“
为之奈何?”子贡曰:“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果以兵临晋,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了、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故移其兵欲以伐鲁故:故意 |
B.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报:报答 |
C.王置齐而伐越置:安置 |
D.必以其兵临晋临:逼近 |
下列各组句予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之伐鲁过矣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
B.而以教常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
C.君因以兵迎之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 |
D.乃使子贡之越乃有二十八骑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六组,全部体现子贡“利口巧辞”的一组是()
①夫鲁,难伐之国②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③吾兵业已加鲁
矣④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⑤吴王为人猛暴,是残国之治也⑥杀夫差
而戮其相
A.①②⑤ | B.③④⑥ | C.①④⑤ | D.②③⑥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鲁国城墙单薄低矮,护城河狭窄水浅,君主愚昧不仁,大臣伪诈无用,士兵和人民又厌恶战争,所以田常才要伐鲁广齐。 |
B.城高地广甲坚兵精而本无伐齐之心的吴王,在子贡的救鲁伐齐威晋以成霸业的蛊惑下,欣然踏上了伐齐的征稗。 |
C.为避免被吴王消灭,也为了能够灭掉吴国,在子贡的威逼利诱下,越王勾践高兴地同意派遣士兵帮助吴王伐齐。 |
D.为达目的,子贡以巧言游说田常、吴王、越王、晋君等,使他们觉得他在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从而心甘情愿地按他的意思进入战争。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予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
(2)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
课内翻译: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