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60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这“惊人”创举有( )
①“文革”期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②涌现了诸如钱学森、袁隆平等成就卓著的科学家
③“一五”期间成功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 |
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 |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
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仅赖百工 | B.百工亦为本业 |
C.农工比重适当 | D.农工任其消长 |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 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
英国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鼓动欧洲联合的国家。但在是否加入欧共体的问题上,英国人用“with”而不是“of”来形容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主导因素在于英国( )
A.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最广阔的市场 |
B.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政体相近 |
C.念念不忘其昔日显赫的大国地位 |
D.企图控制欧洲并与美国全面抗衡 |
古巴导弹危机已经走过50多个春秋。危机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曾说:“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这表明古巴导弹危机()
A.客观上缓解了“冷战”期间的国际紧张局势 |
B.美苏核均势下的一次争锋 |
C.由美国发起并以苏联妥协告终 |
D.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