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6年,英王乔治三世派遣阿美士德出访中国,却与中国发生“礼仪之争”,清朝要求依照天朝定制,行三跪九扣头之礼,英使认为有伤尊严,坚持仅行免冠俯首,双方坚持不下,最后英使遭逐出,不顾而去。此一礼节之争直接反映了
A.帝国主义与反殖民主义的对抗 |
B.海权思想与传统陆权观念的对立 |
C.工业资本主义与农业文化的矛盾 |
D.主权国家观与天朝大国观的冲突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 )。
A.20世纪50~70年代 | B.20世纪40~50年代 |
C.20世纪20~40年代 | D.20世纪80年代 |
剑桥大学刘瑜在《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一文指出:“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罗斯福新政 ( )。
A.建立了新的政治体制 | B.使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
C.消除了国内社会矛盾 | D.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 |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美国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材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 )。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
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 )。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 )。
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