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
A.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
C.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
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
20世纪20年代,促使孙中山实现由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B.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
C.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 | D.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
关于三民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
B.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
C.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
D.代表当时民主革命方向,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
“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维新党”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 | B.曾国藩 | C.孙中山 | D.康有为 |
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先进分子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
B.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
C.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 |
D.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
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 | 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