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

A.强调发展个性,追求民生平等 B.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C.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性至上 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对“大错”的理解最具理性的是()

A.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 B.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
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 D.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

清顺治二年(1644年)浙江发生反对清朝统治的风潮,总督张存仁建议说:“速谴提学,开科取士,则读书人有出仕之望,而从逆之念自息。”这反映出,清朝这一时期进行科举考试主要着眼于()

A.缓和社会矛盾 B.扩大官吏来源
C.重视知识分子 D.配合国家统一战争

“尊号”是中国古代为封建君王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含有对君主事迹的评定。在以下古代帝王的尊号中可以包含“肇纪立极”的是()

A.朱元璋 B.朱棣
C.皇太极 D.顺治帝福临

中国古代文献中常出现“关东”一词。秦汉时期的“关东”指函谷关(今陕西境内)以东地区,明清时期的“关东”则指山海关以东地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耕技术的推广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治中心的迁移 D.社会制度的变革

康熙皇帝是一位对中国历史有丰富知识的帝王,常常手握《资治通鉴》不辍。他于康熙十八年重开明史馆,大规模地编修《明史》。但由于修史时“天威咫尺,临之在上”,于是《明史》隐讳颇多。《明史》隐讳颇多的主要原因是()

A.孔子修《春秋》“为贤者讳”的影响
B.八股取士使史学家成为驯服的工具
C.大兴“文字狱”造成的高压气氛
D.拉拢汉族知识分子以缓和民族矛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