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寻找出一种结合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一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上述材料论述了下列哪一观点
| A.人民主权 |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C.社会契约论 | D.天赋人权 |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因为:
| A.全面揭示近代中国历史基本线索 |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
|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
洋务运动“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引文中的“贵局”应该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 B.轮船招商局 | C.铁路矿务局 | D.福州船政局 |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 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
| 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 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
|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
|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
|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
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
|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