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0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宋哲表示,中欧关系是新中国外交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要实现中欧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超越差异分歧,超越时间维度,超越双边范畴。中国积极发展与欧盟关系的根本目的是( )
A.建立与欧盟各国持久的结盟关系 |
B.促进与欧盟各国的合作共赢 |
C.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
D.与美国抗衡,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个盛行浮夸风的口号反映的是
A.大生产运动 | B.“大跃进”时期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土地改革时期 |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没有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
A.刺激社会消费 | B.改善劳资关系 |
C.缓和社会矛盾 | D.重塑政府形象 |
“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下列举措体现罗斯福这一思想的是
A.整顿银行业 | B.举办公共工程 | C.调整农业 | D.复兴工业 |
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时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则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
A.经济危机来势汹涌 | 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
C.危机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 D.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