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 ”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实验过程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着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让小车在小吊盘内的细砂和小吊盘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
B.平衡摩擦力时,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小吊盘内的细砂和小吊盘,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
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
D.实验时,应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 |
(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实验时,保持小吊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的总质量m,测出相应的加速度,得小车的加速度a与对应的质量m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小车的加速度a/(m·s-2) |
1.25 |
1.00 |
0.80 |
0.50 |
0.40 |
小车的总质量m/kg |
0.400 |
0.500 |
0.625 |
1.000 |
1.250 |
小车的总质量m的倒数m-1/kg-1 |
2.50 |
2.00 |
1.60 |
1.00 |
0.80 |
根据上表数据,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进一步直观反映F不变时与m的关系,应该
选 为横坐标,选小车的加速度a/(m·s-2)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
(3)建立坐标系在答卷纸上画出图像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
(1)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在给出的直角坐标系上画出的图像.
(2)根据所画的图像,可求得电源电动势
V,当电流
A时电源的输出功率为 W.(保留两位有效数)
(3)实验完成后,该同学对实验方案进行了反思,认为按图甲电路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并对电路重新设计.在图乙所示的电路中,你认为相对合理的电路是 .(Rx为未知小电阻)
某探究小组设计了“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和一个滑块用细绳连接,跨在斜面上端.开始时小球和滑块均静止,剪断细绳后,小球自由下落,滑块沿斜面下滑,可先后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保持小球和滑块释放的位置不变,调整挡板位置,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能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用刻度尺测出小球下落的高度H、滑块释放点与挡板处的高度差h和沿斜面运动的位移x.(空气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可以忽略)
(1)滑块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 .
(2)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3)(多选)以下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
A.滑块的质量 |
B.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
C.长度测量时的读数误差 |
D.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不同时 |
如图为“描绘电场等势线”的实验装置,在平整的木板上平放两个圆柱形电极A和B,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接好
(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本实验中A电极作为正电荷,B电极作为负电荷
B.在木板上依次铺放白纸、导电纸和复写纸
C.实验中圆柱形电极与导电纸应有良好的接触
D.放置导电纸时有导电物质的一面向下
(2)在A、B连线上取某点a,将与电压传感器正极相连的的探针固定于a点,另一探针在纸上移动,当移动到某点时电脑上显示电压为负,则这点电势 (选填“高”、“低”或“等”)于a点.
在练习使用多用表时,某同学将选择开关拨至“×10 Ω”档时,欧姆表的内部结构可简化成图甲中虚线框内的电路,其中定值电阻R0 与电流表G 的内阻之比R0∶Rg= 1∶4, 电流表G 的量程已知,故能正确读出流过电流表G 的电流值。欧姆表已经进行了必要的调零。该同学想用一个电阻箱Rx 较精确的测出该倍率下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 和欧姆表的总内阻R内,他的操作步骤是:
a.将欧姆表与电阻箱Rx连成图甲所示的闭合回路
b.改变电阻箱阻值,记下电阻箱示数Rx 和与之对应的电流表G 的示数IG;
c.将记录的各组Rx 、IG 的数据描点在乙图中,得到-Rx 图线如图乙所示;
d.根据乙图作得的 1 IG -Rx 图线,求出电源的电动势E 和欧姆表的总内阻R 内。
图甲中,a 表笔和b 表笔的颜色分别是 和 ,电源的电动势E 为_____V,欧姆表总内阻R内为____________ Ω。 电流表G 的量程是______ A。
实验小组用细线做了如下实验,请完成填空:
将细线一端固定,另一端系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水平拉细线,缓慢增大拉力,当测力计示数如图甲时,细线刚好拉断。该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N;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球的直径,读数如图乙,则该金属球直径为 m;
用天平测出该金属球的质量m =" 100.0" g;
用完全相同的细线与该小球做成一个摆,细线上端固定在O 点,如图丙,测出线长,再加上小球的半径,得到悬点O 到小球球心的距离为1.0000 m。
在悬点O 的正下方A 点钉上一个光滑的钉子,再将小球拉起至细线水平且绷直,由静止释放小球,摆至竖直时,细线碰到钉子,为使细线不断裂,A 与O 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 。(取g =" 9.8" m/s2,不计空气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