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忽略弹簧测力计的重力)
甲方案:木块B左端有一弹簧测力计a固定在竖直墙壁上,用细线将弹簧测力计a与木块B相连,现用水平力Fb拉弹簧测力计b,使木块A向右运动,使木块B处于静止状态,且木块B较长,实验过程中木块B不从木块A上掉下来。
乙方案:用水平力Fc拉弹簧测力计c,,使木块A向右运动,木块B左端细线固定在竖直墙壁,使木块B处于静止状态,且木块A不从木块B上掉下来。
(1)若木块A和木块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150N,某次实验,当甲图中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0N,b示数为110N;当乙图中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c示数为50N,则:
甲图中算出的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甲为 ;
乙图中算出的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乙为
(2)你认为 (“甲”、“乙”)方案,所求得的动摩擦因数更接近真实值。
简述理由 。
(1)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或加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接通电源,后拉动纸带 | B.先拉动纸带,后接通电源 |
C.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均使用交流电源 | |
D.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一定相等 |
(2)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从打下的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部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由这些已知数据计算: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
,纸带上D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
=""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8甲是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小球从斜面上一定高度处从静止释放,经过一段水平轨道后落下。图8乙是实验后在白纸上描出的轨迹和所测数据:
(1)在实验中,需要小球重复运动。每次都使小球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的原因_______
(2)根据图8乙,可算出此平抛运动初速度v0=__m/s。(g=10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如图9所示,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来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到达b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b="_" _________m/s。(g=10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如下图所示为某次实验中所获得的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纸带由A到C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是T=0.1s,数据见下图。则:
(1)纸带的加速度为 m/s2;
(2)B点的速度为 m/s.
(1)如图(1)所示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请将图中所缺的导线补接完整。
(2)已知一灵敏电流计,当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时,指针向正接线柱一侧偏转,现把它与线圈串联接成如图(2)所示电路,当条形磁铁按如图(2)所示情况运动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甲图中电流表偏转方向向右 | B.乙图中磁铁下方的极性是N极 |
C.丙图中磁铁的运动方向向下 | D.丁图中线圈的绕制方向从上往下看为顺时针方向 |
某同学根据平抛运动
原理设计测量弹射器弹丸出射初速度的实验方法,提供的实验器材:弹射器(含弹丸),铁架台(带有夹具)、米尺。实验装置如图。
(1)在安装弹射器时就注意;
(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3)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初速度的表达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