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基因表达的结果。下图中甲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乙为物质A的某一片断,丙为乙指导合成的C物质的片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丙:—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
(可能用到的密码子:甲硫氨酸AUG 脯氨酸CCU、CCA、CCC、CCG 苏氨酸ACU、ACC、ACA、ACG 甘氨酸 GGU、GGA、GGG、GGC 缬氨酸 GUU、GUC、GUA、GUG)
A.若用含有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培养细菌,一段时间后,将15N会出现在甲图的A物质中
B.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亲子代间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甲图中①过程实现的,这一过程发生于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
C.在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发生①过程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
D.丙是以乙的α链为模板指导合成的,最终使乙中的遗传信息体现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
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
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
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
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
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分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 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A.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
B.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
D.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
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出双向传递 |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
D.反射活动中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