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铝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之一,铝的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许多用途。
(1)铝制容器不能盛装NaOH溶液,主要原因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胃舒平是治疗胃酸(HCl)过多的常用药物,其中含有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铝,其治疗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为完全沉淀硫酸铝溶液中的铝元素常加入过量的
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果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氮原子,如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
(2)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
(3)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为。
(4)从微观的角度去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答出一条即可)。
某校课外小组的学生,利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了一平底烧瓶的氯气,同时制备了一平底烧瓶的饱和氯水,探究完成以下性质实验。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按如图安装好实验装置,U形管内盛有有色墨水,A、B两端液面相平,平底烧瓶盛满氯气。通过分液漏斗向平底烧瓶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实验现象是、。请简单解释原因。
(2)如图所示,平底烧瓶盛满饱和氯水,当日光照射到盛有饱和氯水的装置时,可观察到平底烧瓶内有气泡产生,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当氯水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某学生欲检验该反应所产生的气体,该同学可采取的合理操作是。
氯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含氯消毒剂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用氯气可制取“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
①该制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下列措施能增强“84消毒液”杀菌能力的是。
A.加入适量醋酸
B.加入适量亚硫酸
C.加入少量NaOH粉末
③“84消毒液”不能对钢铁(含Fe、C)制品进行消毒,原因是。
(2)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广谱、快速、安全的杀菌消毒剂。目前,工业上开发出用电解法制取ClO2的新工艺,生产原理如图所示。
上述示意图中用石墨作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ClO2。写出阳极产生ClO2的电极反应式:。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Na2O2的有关性质探究如下:向滴有酚酞的水中
投入一定量的Na2O2,观察到先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红,过一会儿溶液又变为无色。
对上述实验中溶液变红,过一会儿又退色的原因,甲、乙两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解释:
甲同学认为是Na2O2与水反应放出氧气,氧气有氧化性,将酚酞氧化而使溶液退色;
乙同学则认为是Na2O2与水反应时产生了H2O2,H2O2的强氧化性使酚酞退色。
(1)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3%的H2O2溶液并振荡。
①若乙同学的猜想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甲同学针对乙同学的上述验证实验提出还应增做实验才能更直接证明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H2O2,甲同学提出要增加的实验是什么?
(2)试设计简单实验证明甲同学的解释是否正确(画出简易装置图,说明简要步骤)。
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
(1)杂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
a蒸发皿;b石棉网;c泥三角;d表面皿;e坩埚钳;f试管夹
(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a.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b.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c.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d.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冷却结晶、、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次。
(6)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填字母编号)。
a.加热温度过高
b.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c.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胆矾晶体部分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