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________ ;(2分)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种类 |
聚酯棉 |
软木 |
泡沫 |
玻璃杯发声大小 |
最小 |
最大 |
较大 |
|
最强 |
最弱 |
较弱 |
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
小红和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在水平桌面上用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做实验,便于 ,玻璃板应该___ ___(水平/垂直/倾斜)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小红经过仔细观察,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支蜡烛的两个挨得很近的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 ____。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
(4)做完一次实验后,小红让蜡烛靠近平面镜重做实验,此时像的位置 平面镜(填“远离”或“靠近”),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 ,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 (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于是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 (填“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 (填“可以”、“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小亮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天平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__________向_________端移动。
(2)小亮将盛有适量盐水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_________内,测出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28g。然后将杯中盐水____________(选填“一部分”或“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
(3)再将倒出盐水之后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内,这时出现了如图丙所示的情况,小亮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使天平横梁再次__________,读出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则称得此时质量为_____g。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得斜面长0.9m,用来计时的秒表每格表示5s。小车沿斜面从顶端滑到底端,秒表指针如图(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周)。则:小车从斜面顶端到达底端所用时间是____________s,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cm/s。
某实验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安同学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 ___cm。
(2)如图乙所示,把该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当把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15cm位置时,移动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照相机 。
(3)当把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45cm位置时,移动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将发光物体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1cm,则所成像的大小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