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两个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图 1 图 2
(1)如图1向C中加入少量白磷,再加入热水,塞好胶塞,使导管口浸入热水中,白磷不燃烧。打开K1,将A中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此实验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 。
(2)如图2所示,在空气中放置时,两团棉花均不燃烧;若将足量二氧化碳倒入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① ;②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燃烧;③未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不燃烧。通过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写出产生现象②的原因 。
维生素C(简称V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人体缺乏V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探究如下:
探究一:测定饮料中Vc的含量。
【查阅资料】Vc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设计方案】分别向盛有1 mL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的四支试管中逐滴滴加果味饮料、苹果汁、梨汁和0.04%的Vc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分析数据可知,Vc含量最高的是,含量为(各液体密度上的差别和每一滴的体积差别忽略不计)。
探究二: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含量是否有影响。
【设计方案】请你用新鲜的黄瓜、放置一周的黄瓜、高锰酸钾稀溶液和必要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按上述方案实验,根据这一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含量有影响。
【实验反思】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不会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
A.每次实验所用的果汁颜色不同 |
B.量取的被测物质的体积不同 |
C.试管的大小不同 |
D.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滴加 |
老师在装有酸的储物柜中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溶液,让同学们鉴定该溶液是否为盐酸溶液。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待测液体与试管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 |
溶液呈酸性 |
|
2.取少量待测液与试管中,滴加 溶液 |
产生了白色沉淀 |
该待测溶液为盐酸 |
3.往上述2中的沉淀滴加 溶液 |
写出上述操作2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小王和小张两位同学对实验探究有一定的心得,以下是他们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录,请你参与探究并完成相关的问题:小王根据下图的操作进行实验:
(1)A的现象是;
(2)B中随着稀盐酸的滴加左面图象能正确表示这个变化过程的是(填字母序号);
(3)小王认为,当B中溶液颜色刚好变成无色时,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呈中性。
(4)小张实验: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再滴入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小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刚好完全反应。小干认为小张的实验设计思路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室提供了以下装置,现邀请你与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来参加实验探究活动。
(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a,b。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一瓶氧气,则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字母),
有关化学方程式,上述装置选择的依据是(填字母)。
A.属于固固型加热的反应 | B.属于固液型不加热的反应 |
C.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 D.制取的气体难溶于水 |
(3)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该反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4)李同学设计了下(图1)装置制取和收集CO2,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双氧水与MnO2粉末混合制氧气不能使用该装置的主要原因是。
(5)若要得到干燥的CO2,(图1)还需要一个干燥装置,干燥剂为浓硫酸[如(图2)所示]。请你用箭头在(图2)中标明气体进出方向。
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小明同学将两药匙熟石灰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仍有不溶性的固体,于是他认为熟石灰样品已经变质。小艳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你认为小艳同学的理由是 。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是Ca(OH)2;
乙同学猜想是CaCO3;
你认为是 。
【实验与结论】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的熟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溶液; (2)向滤出固体中加入适量。 |
(1) ; (2)。 |
猜想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