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探究题)阅读下列材料: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有益于天下也。”
——《申报》周刊词
根据上述材料,想一想,《申报》登载的内容都有哪些?其编辑特点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请列举出清朝的疆域四至。

材料1 “明朝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他们的足迹到达南洋与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材料2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外政策?
(2)这两种不同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后果?这种结果对你有什么启示?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写了一个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的故事,其大意是:苏州盛泽镇上,有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两口。他们有一张织机,养几筐蚕,缫丝织绸,生活过得还可以。他们织的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人们争相加价购买,施复夫妇赚了许多银子。几年之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金,又买了两三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
(1)小说反映的故事是否与明朝中后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情况一样?具体说明一下故事中“机户”、“机工”所指的内容。
(2)故事说明了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怎样的变化?
(3)“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我国就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如图,是《隋朝运河》,然后回答问题:

(1)大运河的中心A为
北至B为
南至C为
(2)古代诗人在评价大运河时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你否同意其观点?为什么?

如图,读图与思考

(1)A货币流通的朝代是
(2)B货币出现的朝代、地区是
(3)B货币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