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 (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2)调整后,图中光屏上烛焰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 (举一例);
(3)若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图21中A 处_ (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这个像,原因是 ;
(4)要使光屏上的像变成与物大小相等,则应向左调节蜡烛到30cm处,光屏应向 调(填“左”、“右”)到 cm处,此时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与开始相比变 (填“大”、“小”或“不变”);
(5)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眼睛应在什么位置朝着什么方向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答:
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他得到如下数据
物质 |
次数 |
质量m/kg |
升高的温度Δt/℃ |
加热的时间t/min |
水 |
1 |
0.1 |
10 |
2 |
2 |
0.2 |
10 |
4 |
|
煤油 |
3 |
0.1 |
10 |
1 |
4 |
0.2 |
10 |
2 |
(1)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有关。
(2)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
。
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两个相同的斜面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它们探究动能或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将A、B两球(mA<mB)分别从两斜面的相同高度处由静止同时释放,观察到它们并排滚动且始终相对静止。这表明在滚动的任一时刻,两球的速度______。
(2)分别在水平桌面上的C、C’处放置相同的木块,再将两球分别从两斜面的相同高度处由静止同时释放,观察到______球将木块撞得更远。由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学习势能的知识时,小明同学猜想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A.物体的高度;B.物体的质量。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他把橡皮泥平铺在水平面上,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记录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 |
球离橡皮泥的高度(m) |
球在橡皮泥中凹陷程度 |
1 |
1.0 |
较浅 |
2 |
2.0 |
较深 |
3 |
3.0 |
很深 |
(1)由记录结果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2)若想对另一个因素进行验证,你认为小明应该怎么做?
。
在“探究有哪些因素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得了四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 次数 |
钩码重G (N) |
钩码上升的高度h (cm) |
测力计的示数F (N) |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cm) |
1 |
3 |
2 |
1.2 |
6 |
2 |
3 |
5 |
1.2 |
15 |
3 |
3 |
8 |
1.2 |
26 |
4 |
3 |
10 |
1.2 |
30 |
(1)根据上表数据画出如图所示滑轮组绳子的饶法。
(2)前三次实验中,第_______次实验数据明显出现错误,应当剔除。
(3)第四次实验中,有用功是__________J,总功是_____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信息,请判断:该小组设计这四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
在实践活动中,小明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棉花糖机。取少量蔗糖置于侧壁扎有几排小孔的易拉罐内,闭合开关,电动机带动易拉罐转动,并用酒精灯对易拉罐底部加热。
(1)加热过程中,蔗糖颗粒变成液态糖浆,糖浆从易拉罐侧壁的小孔中被甩出后,由于糖浆具有_____________继续前进;遇冷变成丝状糖絮,用筷子收集到棉花糖。
(2)上述制作棉花糖的整个过程中,蔗糖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小明发现在操作过程中因无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导致不能调节易拉罐的转速,影响糖浆变成糖絮的效果。请你对电路装置提出一条可行的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