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观察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2、3阶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2. 北京同仁堂历经了几代兴衰,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以及民族制药业发展史的缩影。
阅读下表,结合所学根据企业的历史发展阶段,指出企业的性质。
北京“同仁堂”的大事年表
时间 |
事件 ![]() |
1669年 |
清康熙八年,乐显扬(浙江宁波人)创办同仁堂药室,后代乐凤鸣在1702年将药铺迁至前门大栅栏路南 |
1907年以后 |
乐家人开设的分号遍布全国,如乐仁堂、沛仁堂等30多家 |
1954年 |
同仁堂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 |
1979年 |
同仁堂的厂、店牌号得以恢复 |
1997年 |
由集团公司6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同仁堂股票在上证所上市 |
2001年 |
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3. 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在海内外信誉卓著。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同仁堂得以发展的社会条件。
辛亥革命已沉埃落定,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众说纷芸。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共两党都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国民党方面,把辛亥革命史纳入党史的编纂和研究,溢美之词居多;共产党方面,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新中国初建,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随着“文革”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文革史学”的摧残。经过拨乱反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总体上说,正面肯定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意见是主流。
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以上材料均根据杨天树《辛亥革命评价的“百年之争”》整理
(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20世纪50年代末,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暂趋沉寂。简要分析原因。
(3)请你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评价辛亥革命。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应如何评价历史?并谈谈你对“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看法。
近代以来,大国纷纷崛起,各领风骚。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但中国始终抓住发展经济、进步社会的根本不动摇,使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英国崛起的原因。
(2)在20世纪30年代和二战后的发展过程中,美国曾面临过哪些重大的国内国际问题?是如何应对的?
(3)苏联的崛起和成就曾令世人瞩目,请简述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并指出其弊端。
(4)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30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机遇“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问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陈大齐发表了《北京高小女生道德意识之调查》。其中问“古人中你最佩服的人是谁?”学生们的回答是(按选数多少排列):孔子(97人)、颜回(33人)、花木兰(11人)、岳飞(9人)、夏禹、闵子骞、曹大家(各4人)、曾子、孟母、孔融、秦良玉、司马光(各3人)、孟子、班超、匡衡(各2人)、神农、舜、管仲、商鞅、缇萦、苏武、关公、孔明、王安石、欧阳修、方孝儒、文天祥、郑成功、林则徐、华盛顿、林肯(各1人)等。
材料二:1948年,有人对中国留美学生的政治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是问卷中的一些问题及回答情况。(左边数字为选择人数,括号内数字为所占百分比)
1.您认为中国的土地所有制应该如何改变?
218人(33.0%):平均分配(“耕者有其田”)
307人(46.5%):组建合作农场
65人(9.8%):组建集体农场
2.您认为中国和平的获得应该通过:
① 119人(18.0%):现行政府彻底消灭共产主义者
②337人(51.1%):组建联合政府,包括国民党、中共、民盟、所有小党以及无党派人士
③ 118人(17.9%):建立联邦制
④ 18人(2.7%):共产党人掌握国家管理权力
——据黄岭峻《1948年关于中国留美学生政治态度的一次问卷调查》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高小女生最佩服的人中,孔子居首的原因有哪些?随着“打倒孔家店”口号的传播,孔子形象在民国初年受到严重冲击,简析其原因。对于华盛顿和林肯各有一人崇拜的调查结果,你如何理解?
(2)从材料二中问题14的回答,反映出被调查者可能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3)结合时代背景及材料二中问题16的回答,指出中共在此前为“中国和平”提出过什么主张?进行过怎样的努力?新中国成立初的哪一制度建设与材料二中问题16的第②种回答类似。
(4)了解被调查者的个人情况是问卷调查的重要内容。以材料二为例,你认为问卷中还要设计哪些方面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民主政治正是妥协中炼成的,以冲突始,以妥协终。其实,民主政治本身就是一个妥协的产物。民主政治实际上是通过妥协与合作来解决冲突的政治机制。”请以世界历史的具体史实,论证该观点。
关于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历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西洋水陆兵法及学堂造就人才之道,条理精严,迥非中土所及”、“综横各实,洋学实有逾华学者。” |
倭仁:“(西方)无论偏长薄技不足为中国师,即多才多艺、层出不穷,而华夷之辨不得不严,尊卑之分不得不定。” |
(1)请比较二人观点的不同。
材料二
孙中山:“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便是主张民权的大同世界……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说中国不适宜民权的,这种见解实在是错误。依我看来,中国进化比较欧美还要在先,民权的议论在几千年以前就老早有了。” |
陈独秀:“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皆以君主之社稷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以古时之民本主义为现代之民主主义,是所谓蒙马以虎皮耳,换汤不换药耳。毋怪乎今日之中国,名为共和而实不至也。” |
(2)请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对二人观点的认识。
(3)从上述材料中,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