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盆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2)。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据此回答题。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 )
A.高出很多 | B.高出稍许 |
C.高度相同 | D.高度较低 |
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 )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
C.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
D.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
下图中,ABC为昏线,AD、BE为纬线的一部分,BD、CE为经线的一部分,读图完成下列小题。若A与B的时差与B与C的时差之比为1:2时,则E点的日出时间比D点()
A.早8小时 | B.早12小时 | C.晚8小时 | D.晚12小时 |
若BD与CE的长度之和为一年中的最小值,则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华北平原小麦返青 |
B.天山牧民迁往高海拔地区的草甸牧场 |
C.长江三峡大坝的水位不断升高 |
D.欧洲的圣诞树销售火爆 |
下表是冬至日四地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地点 |
日出时间 |
日落时间 |
① |
7∶15 |
18∶45 |
② |
3∶00 |
17∶00 |
③ |
21∶20 |
6∶40 |
④ |
11∶20 |
0∶40 |
四地按由南向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②④① | B.②④①③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①④ |
表中③地位于②地的()
A.东南方 | B.东北方 | C.西南方 | D.西北方 |
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右图为某日某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0° | B.20°N | C.20°S | D.23.26′N |
某地当日比图中甲地的夜长时间略短,却与甲地同时迎来日出,该地应位于甲地的( )
A.东北方向 | B.西北方向 | C.东南方向 | D.西南方向 |
图2中四幅小图,能正确表示乙地24小时内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是( )
A.a图 | B.b图 | C.c图 | D.d图 |
右图为“不同纬度一年中昼长变化折线图”,a、b、c 为三个不同纬度上所做出的折线,①②③④为不同的日期, 读图判断下列小题。在a纬度附近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经常可以看到极光 |
B.一年中有半年极昼 |
C.每天夜晚均能用北极星确定方位 |
D.终年高温多雨 |
如果b地在北半球,则在③日期前后()
A.北京地区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
B.长江流域出现伏旱 |
C.黄河和叶尼塞河同时出现凌汛 |
D.此日过后大连的昼小于夜 |
根据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下列小题。若甲、丙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2.2cm,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A.1:1000万 | B.1:10000万 | C.1:500万 | D.1:5000万 |
图中四地()
A.乙、丁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
B.甲、丙两地昼夜长短相同 |
C.乙、丁两地地方时相同 |
D.甲、丙两地日出、回落时间相同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四地均位于西半球太平洋上 |
B.图中四地自转线速度相同 |
C.物体从甲地向南做水平运动,将向西偏 |
D.甲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丁地位于北京的西南方 |